《五更》

时间: 2024-09-19 21:21:13

秋雨五更头,桐竹鸣骚屑。

却似残春间,断送花时节。

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

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雨五更头,桐竹鸣骚屑。
却似残春间,断送花时节。
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
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雨在五更时分下个不停,桐树和竹子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景象就像是春天的尾声,已经结束了花开的时节。
空荡荡的楼阁中,传来一声孤雁的鸣叫,远处的灯光也微弱得快要熄灭。
我在温暖的绣被下感到寒冷,眉头紧锁,愁绪满怀。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更:指天亮前的时辰,通常是指夜深人静的时刻。
  • 桐竹:指桐树和竹子,象征自然的声音。
  • 骚屑:形容细微的声音。
  • 断送:结束,阻断。
  • 空楼:空旷的楼阁。
  • 雁一声:孤雁的鸣叫声,常用于表达孤独感。
  • 远屏灯:远处的灯光。
  • 绣被:用绣花的被子,象征温暖与舒适。
  • 眉山:可能是指眉头,表达愁苦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空楼”、“雁声”等意象,表现了孤独和愁苦的情感,可能与唐代士人对秋冬季节的感慨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768年-约824年),唐代诗人,字仲明,号羽山,晚号青溪居士。韩偓以其诗歌清新、凝练而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天,表现了诗人在深夜秋雨中的思绪,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春天逝去的惆怅与孤独。

诗歌鉴赏:

《五更》是韩偓的一首秋雨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春天的怀念。首句“秋雨五更头”直接引入了诗的环境,五更时分,雨声淅沥,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清冷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桐竹鸣骚屑”,通过细致的自然描写,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奈。

“却似残春间,断送花时节”则将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春天的花期一去不复返,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此时,空楼中的“雁一声”更是加深了孤独感,孤雁的鸣叫犹如诗人内心的呐喊,与远处“远屏灯半灭”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暗示着心灵的孤寂。

最后的“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温暖的绣被也无法掩盖内心的寒冷与愁苦,眉头紧锁,令人心生怜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雨五更头:描绘了寒冷秋雨的夜晚,时间点明在深夜。
  2. 桐竹鸣骚屑:细腻的自然音响,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3. 却似残春间:将秋雨与春天的离去联系在一起,形成对比。
  4. 断送花时节:表达对春花已逝的惋惜。
  5. 空楼雁一声:孤雁的声响加重了孤独的情感。
  6. 远屏灯半灭:远处的灯光暗淡,象征着希望的消逝。
  7. 绣被拥娇寒:温暖的被子无法抵御内心的寒意。
  8. 眉山正愁绝:眉头紧锁,愁苦满怀,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雨与春天的离去作比较。
  • 拟人:自然界的声音似乎在回应诗人的内心。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对孤独的深切感受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凋零与无情。
  • 桐竹:代表自然的声响与生命。
  • 雁声:孤独与思念的象征。
  • 绣被:温暖与内心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雨五更头”指的是哪个时段?

    • A. 晚上
    • B. 清晨
    • C. 深夜
  2. “空楼雁一声”描绘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兴奋
  3. 诗中提到的“绣被”象征了什么?

    • A. 温暖
    • B. 悲伤
    • C. 奢华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韩偓的《五更》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思念家乡的情感,而韩偓则通过秋雨描绘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韩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