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江亭得家书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38:47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长安别日春风早,岭外今来白露秋。

莫道淮南悲木叶,不闻摇落更堪愁。

意思解释

端州江亭得家书二首

原文展示:

雨中鹊语喧江树,
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
数行家信抵千金。
长安别日春风早,
岭外今来白露秋。
莫道淮南悲木叶,
不闻摇落更堪愁。

白话文翻译:

在雨中,喜鹊在江边的树上喧闹,
微风中,蛛丝在水面飘荡。
打开远方的信件,何以感到欢乐,
几行家书的价值堪比千金。
离开长安时春风已早,
如今在岭外已是白露时节的秋天。
不要说淮南的木叶让人悲伤,
因为不听见它们摇落,更令人愁苦。

注释:

  • 鹊语:喜鹊的叫声,象征着喜庆。
  • 江树:江边的树木。
  • 蛛丝:蜘蛛的丝,象征着细腻和脆弱。
  • :飘扬的意思。
  • 开拆:打开和拆封的意思。
  • 家信:家人的信件。
  • 抵千金:形容家信的珍贵。
  • 白露:农历节气,表示秋季已至。
  • 淮南:指的是淮河以南地区,常用来表达忧伤情绪。

典故解析:

“数行家信抵千金”这句常用于表达信件的珍贵与情感的厚重。古人对家书的重视,反映了人际关系的深厚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绅,字义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1年,擅长诗歌和散文,作品多描写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绅在端州时,正值思念家乡与亲人之际,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书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远离故乡时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雨中鹊语喧江树”揭示出一种生动的自然环境,透过鹊鸟的叫声,传达出一种欢快的气息,然而接下来的“风处蛛丝飏水浔”又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微妙与脆弱,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表达了家书的珍贵,远在他乡的情感通过书信传达,使得原本孤独的心灵得到了些许慰藉。后面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带来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尤其是“莫道淮南悲木叶,不闻摇落更堪愁”一句,既是一种哲理的思考,也是一种对生活无奈的感慨,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雨中鹊语喧江树:描绘了雨中飞鸣的喜鹊,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景象。
    • 风处蛛丝飏水浔:以细腻的蛛丝与江水相结合,传达出一种轻柔的感觉。
    • 开拆远书何事喜:打开远方的信件,感到什么样的欢喜呢?
    • 数行家信抵千金:几行字的信件,价值如千金。
    • 长安别日春风早:离开长安时正是春风温暖,暗示了离别的时刻。
    • 岭外今来白露秋:如今在岭外,已经是白露秋季的时节。
    • 莫道淮南悲木叶:不要说淮南的木叶让人感到悲伤。
    • 不闻摇落更堪愁:因为不听见木叶的摇落,更让人愁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家信比作千金,强调其珍贵。
    • 拟人:鹊语和蛛丝的描写让自然具有人情味。
    • 对仗:如“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提升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透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家书的珍视,展现出离别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喜庆、团圆。
  • 蛛丝:脆弱、细腻,反映了生活的无常。
  • 家信:亲情、思念,是情感的重要载体。
  •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 A. 鹤
      • B. 喜鹊
      • C. 蛛丝
      • D. 江水
    2. “数行家信抵千金”中的“千金”意指什么?

      • A. 金钱
      • B. 家书的珍贵
      • C. 物质财富
      • D. 亲情

答案

  1. B, C,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李绅的“家信”主题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对兄弟情的思念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象来传达深厚的亲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绅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