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望 其二》

时间: 2025-01-22 20:46:57

丹橘村边独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

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丹橘村边独火微,
碧流明处雁初飞。
萧条落叶垂杨岸,
隔水寥寥闻捣衣。

白话文翻译:

在丹橘村旁,微弱的火光独自闪烁,
在清澈的河流旁,刚刚飞起的大雁。
萧条的秋叶在垂杨树的岸边飘落,
隔着水面,可以隐约听见有人在捣衣。

注释:

  • 丹橘:指的是一种橘子,通常为红色或橙色,象征丰收。
  • 独火微:微弱的火光,暗示孤独与宁静。
  • 碧流明:清澈明亮的河流,表现自然的美。
  • 雁初飞:指大雁刚刚起飞,象征迁徙与时节的更替。
  • 萧条:形容秋天的萧索。
  • 捣衣:指用木槌捣打衣物,通常表示洗衣的劳作。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劳动场景,反映了唐代田园诗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绅,字梦阮,唐代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农民生活,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时期正值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诗人通过描写乡村景象,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怀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却望其二》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诗人李绅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生活的宁静。开篇的“丹橘村边独火微”,让人想到黄昏时分,村边的炊烟袅袅升起,映衬着晚霞,给人以温馨的感受。接着“碧流明处雁初飞”,则通过大雁的起飞,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流动,也暗示着离别与思念。

后两句“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描绘了秋天的萧条以及劳动的景象,透过水面隐约听见捣衣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整首诗的情感在宁静中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仿佛在叹息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丹橘村边独火微:通过“独火微”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气氛,火光的微弱给人以温暖而又渗透出一种静谧的情感。
  2. 碧流明处雁初飞:大雁的飞起象征着自由与希望,流动的水面则映衬出自然的美好与清澈。
  3. 萧条落叶垂杨岸:描绘秋天的景象,落叶的萧条感与杨树的垂枝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出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4. 隔水寥寥闻捣衣:隔水的声音使得意境更加深远,捣衣的声音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劳动的辛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流明”比喻清澈的河流,展现自然美。
  • 拟人:落叶与杨岸的描写使得自然景物似乎有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句式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基调中透着思乡之情。

意象分析:

  • 丹橘:象征丰收与美好,代表着农村的安宁与富饶。
  • 大雁:象征迁徙与生命的循环,体现出自然的规律。
  • 落叶: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秋天的萧索,增加了诗的忧伤气息。
  • 捣衣:象征劳动与生活的真实,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丹橘”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树木
    • B. 一种水果
    • C. 一种花卉
    • D. 一种动物
  2.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隔水寥寥闻捣衣”中“捣衣”指的是什么?

    • A. 洗衣服
    • B. 捣药
    • C. 做饭
    • D. 针线活

答案:1-B,2-C,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田园风光,但更注重山水的描绘。
  • 孟浩然《春晓》:与李绅的《却望其二》相比,更多表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风格更为明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绅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