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到金陵登北固亭》
时间: 2025-01-24 07:37: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却到金陵登北固亭
李绅 〔唐代〕
龙形江影隔云深,
虎势山光入浪沈。
潮蹙海风驱万里,
日浮天堑洞千寻。
众峰作限横空碧,
一柱中维彻底金。
还叱楫师看五两,
莫令辜负济川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今南京)的壮丽景色,江水如龙,山峰如虎,云层深厚,江影隔着远处的天空。海潮涌动,海风驱散万里,太阳浮在天堑之上,仿佛能洞穿千寻的深渊。众多高峰如同限制着天空的碧海,一根柱子直通金色的天地。最后,诗人提醒船夫要好好把握这片水域,不要辜负了心中对江河的热爱和期盼。
注释:
字词注释:
- 龙形江影:江水的波光荡漾,形状似龙。
- 虎势山光:山的轮廓如同老虎,气势磅礴。
- 潮蹙:潮水湧动、翻腾。
- 天堑:形容高大的河流或山脉,像一道深渊。
- 众峰作限:众多高峰限制了视野的广阔。
- 一柱中维:诗中指一根支撑天地的柱子,象征着伟岸的气魄。
- 楫师:指掌舵的船夫。
典故解析:
“金陵”是古代南京的别称,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约765-817),字君复,唐代诗人,官至给事中。他的诗风清新,语言简练,常以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绅游历金陵时,对金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感慨,体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
诗歌鉴赏:
《却到金陵登北固亭》是一首表现自然壮丽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江河山川的形象,展现了金陵的独特魅力。诗的开篇便以“龙形江影隔云深”引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波光与云层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深邃的氛围。接着“虎势山光入浪沈”又将山峰与江水的关系巧妙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美感。
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诗人也不忘表达内心的情感。诸如“潮蹙海风驱万里”,不仅描绘出海潮的动态,也隐喻了诗人对自由和壮阔胸怀的向往。同时,最后两句“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则是对船夫的告诫,充满了对航行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珍惜。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使人仿佛置身于金陵的美丽风光之中,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形江影隔云深”:江水如龙,波光闪烁,远方的云层显得深邃。
- “虎势山光入浪沈”:山峰如虎,气势雄伟,似乎要沉入波涛之中。
- “潮蹙海风驱万里”:潮水翻滚,海风吹拂,带来远方的气息。
- “日浮天堑洞千寻”:太阳高悬,照耀着深邃的天堑,显得无比辽阔。
- “众峰作限横空碧”:众多高峰划定了天空的边界,形成一幅碧蓝的画卷。
- “一柱中维彻底金”:一根柱子支撑着天地,象征着金色的伟岸。
- “还叱楫师看五两”:提醒船夫要留意航行的方向。
- “莫令辜负济川心”:不要辜负了对江河的热爱与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龙,将山峰比作虎,生动形象。
- 对仗:如“众峰作限”与“一柱中维”,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用“叱楫师”来表现船夫的主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金陵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对人生航行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流动与生命。
- 山峰:象征坚韧与力量。
- 云雾:象征神秘与遥远。
- 太阳:象征希望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龙形江影”指的是: A. 江水的波光
B. 江水的颜色
C. 江水的深度 -
“潮蹙海风”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安静的海面
B. 潮水翻滚的动感
C. 平静的天气 -
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什么? A. 船夫的技术
B. 对航行的注意
C. 对金陵的赞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更注重瞬间的感受与情感的流动。
- 杜甫《登高》:更侧重于人生的无奈与悲凉,与李绅的乐观态度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绅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