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吹曲辞。洛阳道》
时间: 2025-04-29 04:3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亭门外路东西,多少喧腾事不齐。
杨柳惹鞭公子醉,纻麻掩泪鲁人迷。
通宵尘土飞山月,是处经营夹御堤。
顷刻知音几存殁,半回依约认轮蹄。
白话文翻译:
在客亭的门外,东西两边的路上,多少纷杂嘈杂的事情让人难以分清。杨柳轻拂,惹得公子们醉酒作乐,而纻麻衣裳的人却掩面哭泣,鲁国的士人迷失了方向。整夜尘土飞扬,月光照耀着山头,这里处处都是经营的夹道堤岸。转瞬之间,知音能有几人存活,半回之间依稀认得那车轮的声音。
注释:
- 客亭:供旅人休息的地方。
- 东西:指东西两侧的道路。
- 喧腾:指吵杂、喧闹的场景。
- 杨柳:象征柔美的事物,常与春天联系。
- 公子:指富家子弟,通常代表享乐的人。
- 纻麻:粗麻布,常用作衣物,象征平民或士人。
- 鲁人:指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代表士人或普通百姓。
- 夹御堤:指两旁修建的堤岸,常用于防洪或美化环境。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通常指朋友或志同道合者。
- 轮蹄:指车辆的轮子和马蹄,暗示行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渥,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多描写人情世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洛阳的喧嚣与平民的悲苦,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和对知音难觅的惆怅。
诗歌鉴赏:
《横吹曲辞。洛阳道》通过对景物和人事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纷扰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客亭门外路东西”便为全诗奠定了背景,描绘出一幅热闹的场景,东西两边的道路上充满了人群的喧哗。杨柳的轻拂与公子们的醉酒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享乐与苦痛的交织。纻麻衣的鲁人掩面而泣,暗示着社会的不平与无奈。
“通宵尘土飞山月”一句,通过夜晚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无尽的疲惫与孤独,似乎在诉说着人们在忙碌中的迷失。夹御堤的意象则象征着人们为了生计而不得不经营的生活,喻示着社会的浮华与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顷刻知音几存殁,半回依约认轮蹄”,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知音难觅的惆怅,似乎在呼唤一种深沉的理解与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亭门外路东西:在客亭的门外,东西两侧的道路上,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 多少喧腾事不齐:形象地描写了周围的纷乱景象,暗示社会的复杂与混乱。
- 杨柳惹鞭公子醉:杨柳轻拂,吸引了富家子弟的醉酒狂欢,表现出享乐的生活态度。
- 纻麻掩泪鲁人迷:与富人形成对比,展现了普通人的苦涩与迷失。
- 通宵尘土飞山月:夜间的尘土飞扬,月光照耀,带出一种无尽的孤独感。
- 是处经营夹御堤:处处都是为了生活而忙碌的身影,表达了生活的辛苦。
- 顷刻知音几存殁:瞬间能够理解自己的人有多少,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隔阂。
- 半回依约认轮蹄:隐约间听到车轮的声响,象征着人生的流动与变迁。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杨柳惹鞭”比喻社交场合的轻松与愉悦。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结合,提升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洛阳繁华与平民苦痛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知音难觅的惆怅,反映出人们在繁华背后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春天与柔美,代表着轻松的生活态度。
- 公子:象征社会上层,享乐与无忧。
- 纻麻:象征平民,代表着劳苦与无奈。
- 尘土:象征生活的繁杂与艰辛。
- 山月:表达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孤独。
- 轮蹄:象征生命的旅程和不断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杨柳惹鞭”意指什么? A. 公子醉酒
B. 杨柳轻拂
C. 鲁人掩泪
D. 经营夹御堤 -
“通宵尘土飞山月”中的“山月”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孤独
C. 春天
D. 繁华 -
诗中表现出对知音的渴望的句子是: A. 客亭门外路东西
B. 通宵尘土飞山月
C. 顷刻知音几存殁
D. 杨柳惹鞭公子醉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了战争和社会动荡下的百姓苦难。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郑渥 vs. 杜甫:郑渥的作品更注重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两者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但都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