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别西湖》
时间: 2025-02-04 15:26:58意思解释
重别西湖
作者: 李绅 〔唐代〕
原文展示:
浦边梅叶看凋落,
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
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
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
尽成愁叹别谿桥。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看梅花的叶子渐渐凋落,
湖面上,两只鸟儿飞去,显得无比寂寥。
吹奏的乐曲传来,花儿易逝,
织机上的织物,像羽毛般难以飘扬。
大雪欺负春天来得太早,摧毁了花蕾,
猎隼在秋深时,轻拂着青翠的羽毛。
五彩斑斓的羽毛无处安放,
只留下满心的愁苦,在别离的桥上叹息。
注释:
- 浦边:指湖边。
- 梅叶:梅树的叶子,象征凋零与失落。
- 双禽:指两只鸟,表现孤独。
- 吹管曲:乐器的曲调,象征花的脆弱与短暂。
- 织文机:织布的工具,暗示生活的艰难。
- 雪欺春早:雪来得太早,破坏了春天的生机。
- 隼励秋深:猎隼在深秋时分,暗示时光的流逝。
- 愁叹:表达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字常之,号景山,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李绅为官清白,致力于民生,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及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重别西湖》作于李绅的某次离别之际,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眷恋和对友人的不舍,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重别西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以及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开头两句以梅叶的凋落和湖面飞鸟的孤寂,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感伤的氛围,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和惆怅。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音乐与织布的意象,深入探讨人生的脆弱与不易,表现出一种无力感。最后,诗中提到的“愁叹别谿桥”,不仅是对离别的叹息,更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极为细腻,展现了李绅作为一位诗人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浦边梅叶看凋落:湖边的梅叶开始凋落,象征着美好的东西逐渐消逝。
- 波上双禽去寂寥:湖面上的两只鸟飞走了,留下的是一片寂静,强调孤独感。
- 吹管曲传花易失:乐曲轻轻响起,花儿如同乐音一样容易消逝,暗示美好的事物瞬息万变。
- 织文机学羽难飘:织布机的声音象征生活的繁琐,织物如同羽毛般难以飞扬,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
- 雪欺春早摧芳萼:雪水早早降临,摧毁春天的花蕾,隐喻时光的残酷。
- 隼励秋深拂翠翘:猎隼在秋天时积极捕猎,暗示着时节的流转与生命的短暂。
- 繁艳彩毛无处所:五彩斑斓的羽毛无处安放,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无处可寄托。
- 尽成愁叹别谿桥:最终一切都化作愁苦的叹息,在离别的桥上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梅叶与花的凋落比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拟人:雪和乐曲被赋予人性,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 梅叶: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 双禽:表现孤独和失落感。
- 吹管曲: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
- 雪:象征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压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浦边梅叶看凋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愤怒
D. 无所谓 -
“繁艳彩毛无处所”中的“彩毛”指的是什么? A. 五彩斑斓的花
B. 美丽的鸟羽
C. 织物的色彩
D. 春天的花瓣 -
诗中提到的“隼”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战斗
C. 生命的流逝
D. 春天的到来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李绅的《重别西湖》更加强调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深刻融合,而李白则在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达上更为突出。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