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作(时年十八)》

时间: 2025-01-26 00:48:13

久为劳生事,不学摄生道。

年少已多病,此身岂堪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为劳生事,不学摄生道。年少已多病,此身岂堪老。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为生活而劳累,没能学习养生之道。年纪轻轻就多病缠身,这样的身体怎么能承受老去呢?

注释:

  • 久为:长时间以来。
  • 劳生事:指劳累于生计或生活琐事。
  • 摄生道:指养生的道理和方法。
  • 年少:年轻的时候。
  • 已多病:已经有很多疾病。
  • 此身:指自己这个身体。
  • 岂堪:怎么能承受得了。

典故解析:

“摄生道”暗指道家或儒家的养生理念,强调调和身心、保持健康的方法。古代文人常常讨论养生之道,尤其是在面对身体健康问题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年轻时期,当时他因频繁的劳累工作而健康状况堪忧。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忧虑,以及对养生之道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表现了白居易对自身健康的深切关怀。诗中首先以“久为劳生事”开篇,直接揭示了生活的辛劳与艰难,反映出作者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接着“不学摄生道”则透露出作者对健康知识的忽视,暗示了他对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懊悔。最后两句“年少已多病,此身岂堪老”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年轻却多病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担忧,显示出一种悲观的情绪。

整首诗在语言上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学,警示人们要重视健康,珍惜生命。白居易用自身经历引发读者的共鸣,使人深思生活的意义和健康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 久为劳生事:表达了作者长期奔波于生活琐事,感受到生活的艰辛。
  • 不学摄生道:反映出对健康知识的忽略,以及对养生的无知。
  • 年少已多病:年轻时就身体多病,强调了身体状况不佳的矛盾。
  • 此身岂堪老:对未来的担忧,感慨身体的脆弱。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前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前半部分讲述劳累,后半部分则引出健康问题。
  • 反问:最后一句“岂堪老”以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对未来的无奈。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健康的重视与对生活的反思,警示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要忽视自身的健康,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劳生事: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压力。
  • 摄生道:代表着健康与养生的智慧。
  • 年少:象征着青春的短暂与脆弱。
  • 多病:反映了身体的脆弱和对生命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摄生道”主要指什么? A. 生活的劳累
    B. 养生的道理
    C. 社会的压力
    D. 年龄的增长

  2.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与幸福
    B. 忧虑与无奈
    C. 富裕与安逸
    D. 忍耐与坚强

  3. 诗中提到“年少已多病”反映了什么? A. 年龄与经验
    B. 生活的乐趣
    C. 身体的脆弱
    D. 健康的方法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同样反映出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将进酒》:强调要及时行乐,关注生命的短暂。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病中作》与陶渊明的《饮酒》对比,前者更关注身体健康的无奈与忧虑,而后者则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生活的乐趣。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但出发点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年谱》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