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发沁园春 一春无佳日,拈此寄闷》
时间: 2025-01-11 06:3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发沁园春 一春无佳日,拈此寄闷
作者: 周岸登 〔清代〕
困柳摧花,剪风丝雨,蹉跎郊外游兴。
清明过却,殢酒悭诗,负了翠娇红靓。
阴晴无定。春已在酴醾芳径。
更做弄琴润香焦,夜篝熏透兰㡧。
酿出桐花冻。冷试春衫,黄鹂屡误三请。
清尊破睡,锦字传歌,料峭琐窗笼暝。
余寒犹劲。啼梦觉扶酲难醒。
恁饾饤天气恹恹,不教人瘦谁肯。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日里无心游玩的惆怅与苦闷。春天的美景未能让人心情愉悦,反而因环境和心境的影响而感到失落。诗中描绘了柳树被困、花朵凋零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与怅惘。清明节的过后,诗人醉酒却无诗可作,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无可寄托。天气阴晴不定,春天的气息似乎已在香径中绽放,但夜晚的琴声和篝火却难以驱散心中的寒意。最后,诗人提到余寒还在,梦醒时分却仍感沉重,表达了对春日美好却又无奈的深刻感慨。
注释:
- 困柳:指柳树被困于不好的环境。
- 蹉跎:意为耽搁、虚度。
-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祭扫先祖的日子。
- 殢酒:沉迷于酒中。
- 翠娇红靓:指春天的花草美丽。
- 黄鹂:一种小鸟,常用来象征春天。
- 余寒犹劲:冬天的寒意仍然存在。
- 酲:醉酒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为主题。他的诗风细腻而富有情感,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季,诗人可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扰之后,借助春天的景色来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与失落。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普遍性,许多人在经历了冬天的寒冷后,期待春天的温暖,却发现现实并不如意。
诗歌鉴赏:
《花发沁园春》是一首情感细腻且意境深远的春诗。诗人以春天的景象为引子,表达了个人的惆怅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的交织,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与春天的关系并非全然和谐,他在美丽的春光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奈与困扰。通过对“困柳摧花”、“清明过却”、“余寒犹劲”等意象的描绘,诗人揭示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心境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感正是诗歌的核心所在,反映了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整体来看,这首诗在语言上优美流畅,意境上更是深邃耐人寻味,展现了清代诗人对春天的独特理解与深情寄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困柳摧花: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却充满了凋零与困扰。
- 剪风丝雨:表现出春天的风雨交加,给人以烦恼。
- 蹉跎郊外游兴:表达了在大好春日中游玩的兴致却被困扰消磨殆尽。
- 清明过却:清明节后,春天的美好似乎与自己无缘。
- 酿出桐花冻:桐花的香气与寒意交织,暗示着美好的事物也有其寒冷的一面。
- 黄鹂屡误三请:黄鹂的鸣叫多次却无缘,象征着对美好的渴望难以实现。
- 余寒犹劲:冬天的余寒仍在,不禁令人感到忧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气候变化比作人心的波动,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风、雨等自然现象赋予了情感,使得景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清尊破睡,锦字传歌”,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个人内心的失落,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柳:象征柔美与脆弱,暗示内心的困扰。
- 花: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生命力,但也有凋零之意。
- 黄鹂:象征春天的声响与活力,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酒:象征逃避现实的方式,暗示对人生的消极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明过却”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
B. 清明
C. 春节 -
“余寒犹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春天
B. 对冬天的怀念
C. 对春天的无奈 -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开始与活力
C. 夏天的到来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春天的感受与内心的惆怅。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变化。
诗词对比:
- 比较周岸登的《花发沁园春》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状态,周岸登偏向个体的失落,而杜甫则是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名篇解读》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岸登的《花发沁园春》,并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获得乐趣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