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发沁园春 赋得流水桃花色》
时间: 2025-01-11 06:19: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点残红,五更微雨,夜来初葬倾国。
暗落无声,飞流不定,染就明霞一色。
鲛姝泪织。似淡抹胭脂还湿。
最好是啖影游鱼,倏然身住花宅。
莫也神仙作剧,赚溪边渔人,归路难识。
一篙渡阔,千尺潭深,根叶漫从寻觅。
珊瑚浪掷。任送下东溟无力。
荡空濛水气花光,赤城云起相射。
白话文翻译:
万点残红的桃花,伴随着清晨细微的雨水,昨夜刚刚葬送了那倾国的美丽。
暗淡的花瓣悄然落下,溪水流动不定,染成了绚丽的晨霞。
犹如鲛姝的泪水织成的,轻轻抹上的胭脂似乎还未干。
最好的景致是,轻轻品味水中游动的影子,瞬间身处花的世界。
但愿不是神仙在捉弄,误导溪边的渔人,让他难以找到归路。
一根竹篙划过宽阔的水面,千尺的潭水深邃,根叶随意地在水中寻找。
珊瑚般的波浪拍打着岸边,任凭它们将我送向无力的东海。
荡漾的水气与花光交融,赤色的云在空中升起,彼此交相辉映。
注释:
- 残红:指凋谢的红花,形容桃花的衰败。
- 倾国:指绝世的美丽,通常指女子的美。
- 鲛姝:传说中的美丽女子,常与泪水相联系。
- 啖影游鱼:形容在水中观赏鱼影,意境悠然。
- 神仙作剧:比喻命运的捉弄。
- 东溟:指东海,古代称海为“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贞吉,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在清代,桃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诗人在桃花凋零之际,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美的易逝,故而创作此诗,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诗歌鉴赏:
《花发沁园春 赋得流水桃花色》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自然意象的诗。诗中以“万点残红”开篇,描绘了桃花凋落的景象,给人以一种凄美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细雨和晨霞结合,描绘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如画的境界。
“鲛姝泪织”一句,既表现了女子的柔情似水,又暗示了美丽的短暂与脆弱,诗人借助鲛姝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惋惜。诗中对于自然的细致观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感受力。
此外,诗人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渔人归路的关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点残红,五更微雨,夜来初葬倾国:开篇描绘桃花在晨雨中凋落,暗示美丽的消逝。
- 暗落无声,飞流不定,染就明霞一色:落花无声,溪水流动,呈现出绚丽的晨光。
- 鲛姝泪织。似淡抹胭脂还湿:将花与泪水相结合,渲染出柔美而悲伤的氛围。
- 最好是啖影游鱼,倏然身住花宅:描绘水中游鱼的影子,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莫也神仙作剧,赚溪边渔人,归路难识:隐喻命运的捉弄,渔人难以找到归途,反映生活的无常。
- 一篙渡阔,千尺潭深,根叶漫从寻觅:描写舟行水上,寻觅的意象,寓意人生的探索。
- 珊瑚浪掷。任送下东溟无力:波浪拍打岸边,表达对生活的无奈。
- 荡空濛水气花光,赤城云起相射:最后将水气与云彩结合,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鲛姝泪织”,将泪水比作织物,形象生动。
- 拟人:如“神仙作剧”,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和谐,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桃花流水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同时也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寻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流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鲛姝:寄托了对美丽与柔情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点残红”指的是: A. 凋谢的桃花
B. 盛开的桃花
C. 其他花朵
D. 红色的落叶 -
“鲛姝泪织”中的“鲛姝”是指: A. 一种鱼
B. 传说中的美丽女子
C. 一种花
D. 一个地方 -
诗中提到的“东溟”指的是: A. 西海
B. 北海
C. 东海
D. 南海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曹贞吉的《花发沁园春》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曹贞吉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生命的感悟,而李白更直接表达了对生活的豪情与畅快。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