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荷叶杯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原文展示:
玉骨为谁消瘦。知否,端的小儿郎。泥人肠断损容光,点鬓怕吴霜。曾是得他怜惜。何夕。别语更依依。浅红愁结翠娥低,争忍不思惟。
白话文翻译:
这娇弱的身躯究竟是为了谁而消瘦?你可知道,那位俊俏的小郎君。心如泥人,肠断般的心痛使我失去了容颜,生怕秋霜来临让我的鬓发变白。曾几何时,我得到了他的怜爱,今天却只能在这离别之夜,依依惜别,难舍难分。那浅红色的愁绪交织在翠色的眉梢,怎能忍心去思念他呢?
注释:
- 玉骨:形容女子的娇弱身材。
- 泥人:比喻心如泥土,脆弱而易碎。
- 吴霜:指秋天的霜,暗示时光流逝带来的衰老。
- 翠娥: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吴霜”,可能源自于古代对吴地的描绘,吴地以美丽的女子著称。这里借用吴霜,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词作。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尤其在爱情诗方面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荷叶杯》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了个人在爱情中所经历的苦楚与无奈,展现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荷叶杯》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人在开头便以“玉骨为谁消瘦”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柔弱而悲伤的氛围中。诗人对自己的娇弱身躯感到无奈,似乎是在问自己,究竟是为了谁而承受这些痛苦,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接着,诗人通过“泥人肠断损容光”描绘了内心的痛苦,隐喻着因爱而生的无奈与心碎。“点鬓怕吴霜”则通过对秋霜的恐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消逝,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离别的情景通过“何夕,别语更依依”展现出来,诗人对离别的依依不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浅红愁结翠娥低”将情感推向高潮,愁苦与美丽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极为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骨为谁消瘦:问自己消瘦的原因,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情感的困扰。
- 知否,端的小儿郎:表现对心上人的思念与关注。
- 泥人肠断损容光:以泥人比喻自己脆弱的心情,形象地表现出因爱情而生的心痛。
- 点鬓怕吴霜:隐喻年龄的增长和容颜的衰老,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 曾是得他怜惜:回忆过去的甜蜜时光,情感充满怀旧。
- 何夕,别语更依依:离别时的伤感与依依不舍。
- 浅红愁结翠娥低:通过颜色和形象的描写,传达出浓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的心情比作“泥人”,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知否”等呼唤,赋予情感以声音。
- 对仗:如“浅红愁结翠娥低”,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爱情的无奈与惋惜,展现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玉骨:象征娇美与脆弱,体现出女性的柔情。
- 泥人:象征心灵的脆弱与无助。
- 吴霜: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转的变化。
- 翠娥:象征年轻的美丽和对爱情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玉骨”指代什么? a) 年龄 b) 身材 c) 心情
- “泥人肠断”是如何比喻内心的情感? a) 心如泥土,脆弱易碎 b) 心情如泥土般沉重 c) 心如泥土,坚韧不拔
- 诗中提到的“吴霜”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时间 c) 美丽
答案:
- b) 身材
- a) 心如泥土,脆弱易碎
- b) 时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奈与情感,但顾贞观更加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失去爱情的哀伤与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