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酒泉子
作者: 曹勋 〔宋代〕
帘幕闲垂。密密围毡红兽暖,有人陌上冷征衣。未成归。檐间鹊语卜归期。应是疑人犹驻马,琐窗日影又还西。翠眉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闲适的场景,帘子轻轻垂下,温暖的毡子围绕着红色的兽形物件。此时,有人正在陌上穿着寒冷的征衣,似乎还未归来。屋檐下的喜鹊在鸣叫,仿佛在预测他何时归来。也许是因为他还在犹豫,所以马儿也未曾离去。窗前的日影渐渐向西倾斜,映照出他的眉目低垂。
注释
- 帘幕闲垂: 帘子轻松垂下,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密密围毡红兽暖: 周围用毡子包裹着一个红色的兽形物件,暗示温暖和舒适。
- 冷征衣: 形容那个人的衣服很冷,暗示他在外漂泊的艰辛。
- 鹊语卜归期: 喜鹊的鸣叫被认为是预兆,暗示他何时能归来。
- 琐窗日影又还西: 窗前的阳光渐渐向西移动,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语言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酒泉子》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午后,诗人或许是在回忆某段往事,或是在期待某人的归来,充分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思乡情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酒泉子》是一首典型的宋词,表现了诗人对归家与团聚的渴望。全词以“帘幕闲垂”开篇,构建了一个静谧而温馨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自得的感觉。接着,通过“密密围毡红兽暖”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温暖的渴求,仿佛在暗示着归家的安全感。
“有人陌上冷征衣”则转向现实,描绘了一个在外漂泊的人,身着寒冷的征衣,显示出他在外的孤独与艰辛。尤其是在“未成归”这句中,词人以一种淡淡的忧愁表达了对归家的期盼。
接下来,“檐间鹊语卜归期”这一句更是点明了主题,喜鹊的鸣叫被视为一种预兆,诗人借此表达对归期的期待与不安。最后一句“琐窗日影又还西”通过日影的变化,隐喻时间的流逝与归期的渺茫,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人情、归属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帘幕闲垂: 营造出一种轻松、舒适的环境。
- 密密围毡红兽暖: 暗示温暖的氛围,可能是对家庭的向往。
- 有人陌上冷征衣: 反映出对外漂泊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
- 未成归: 隐含了期待与不安。
- 檐间鹊语卜归期: 通过自然的声音传达出对归期的期盼。
- 应是疑人犹驻马: 暗示他可能还在犹豫,未能决断。
- 琐窗日影又还西: 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归家的无奈。
- 翠眉低: 结束时的低眉,寓意着忧愁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红兽”可能比喻家庭的温暖。
- 拟人: “鹊语卜归期”,将喜鹊赋予了预知未来的能力。
- 对仗: 整首词在结构上有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归家”与“思念”,表达了对温暖家庭的渴望与对孤独漂泊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深切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帘幕: 代表着家庭的温暖与安全感。
- 红兽: 象征着温暖与幸福的生活。
- 冷征衣: 体现出孤独与漂泊的辛酸。
- 鹊语: 自然的声音,象征着希望与期待。
- 日影: 时间的流逝,暗示归期的渺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冷征衣”指代什么? A. 温暖的衣服
B. 漂泊的艰辛
C. 传统服饰
答案: B -
词中“檐间鹊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预示归期
B. 表达孤独
C. 讨论天气
答案: A -
整首词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思念与忧愁
C. 愤怒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离别与思念的主题,但曹勋的词更侧重于对归家的期盼,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