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九十首》

时间: 2025-02-04 16:31:28

凿池固不广,纳纳隘所居。

苟无水光寒,便觉非吾庐。

漪涟漾芳渚,澄影浮晴虚。

乐哉濠梁心,已复游嘉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凿池固不广,纳纳隘所居。
苟无水光寒,便觉非吾庐。
漪涟漾芳渚,澄影浮晴虚。
乐哉濠梁心,已复游嘉鱼。

白话文翻译:

我挖的池塘虽然不大,却是我栖息的地方。
如果没有清凉的水光,我就会觉得这里不是我的家。
水面波光粼粼,映着岸边的花草,
清澈的影子在晴空中漂浮。
我在这美好的地方,心情愉悦,
已经见到了戏水的美丽鱼群。

注释:

  • :挖,开凿。
  • :原本,实在。
  • 纳纳:形容狭窄的地方。
  • :如果,假如。
  • 水光寒:水的光辉清冷。
  • 漪涟:水面波纹。
  • 芳渚:芳香的水边。
  • 濠梁:池塘的边缘。
  • 嘉鱼:美丽的鱼。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嘉鱼”一词可联系到《诗经》中对鱼类的描写,象征着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创作背景:在宋代,士人常选择隐居山林,以逃避官场的纷扰,追求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深厚感情。开篇便以“凿池固不广”引入,展现了诗人选择的居所虽小却充满温馨。接着,诗人以“苟无水光寒”表达了水的清凉是他居所不可或缺的元素,暗示了自然环境对人心境的重要性。

通过“漪涟漾芳渚,澄影浮晴虚”,诗人生动描绘了水面上的波纹与岸边花草的倒影,诗句间流动着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一句“乐哉濠梁心,已复游嘉鱼”则是诗人内心愉悦的直接体现,他不仅享受着眼前的自然美,更感受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凿池固不广,纳纳隘所居。
    • 诗人自述,虽然池塘不大,但这里是他栖息的地方,表明了他对居所的珍视。
  2. 苟无水光寒,便觉非吾庐。
    • 若没有水的清凉,诗人就会感到这里并不是他的家,突显水对于他生活的重要性。
  3. 漪涟漾芳渚,澄影浮晴虚。
    • 描绘了水面的波纹与岸边花草的倒影,展现出自然的美。
  4. 乐哉濠梁心,已复游嘉鱼。
    • 诗人心中愉悦,看到水中游动的鱼,进一步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水面波光的描写,既是自然景象,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
  • 拟人:水影与晴空的交融,使自然景观具有人情味。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快乐。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象征诗人的居所,代表一种安静、隐逸的生活方式。
  • 水光寒:象征着清凉与宁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魅力。
  • 漪涟:水面波纹的意象,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嘉鱼: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诗人的愉悦和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挖的池塘是( )。
    A. 很大
    B. 不广
    C. 深

  2. 如果没有水的清凉,诗人会觉得( )。
    A. 家很温暖
    B. 这里不是他的家
    C. 自己很孤独

  3. “乐哉濠梁心”中“乐”字表达了诗人的( )。
    A. 悲伤
    B. 愉悦
    C. 生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曹勋的作品与陶渊明的诗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曹勋更注重细腻的描绘,而陶渊明则突出隐逸的哲学思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