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叶徵君见寄二首》
时间: 2025-02-04 16:30: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叶徵君见寄二首
作者:曹勋
诚心接物定吾曹,
蔼蔼风期意甚高。
每谓交梨同火枣,
何殊兔角与龟毛。
道真不契君宜问,
来日无多我岂沈。
但喜夔龙今迅召,
东西连日雨如膏。
白话文翻译:
我们真诚地对待朋友,这是我们的原则;
和谐的风情,意气高昂。
常说交梨同火枣,
这有什么不同于兔角与龟毛呢?
如果道义上不能契合,君子应当问询;
日子不多,我又怎能沉沦呢?
但我高兴的是夔龙今已迅速召唤,
东西连绵的雨如同油脂一般丰厚。
注释:
- 诚心接物:真诚地对待事物和人际关系。
- 蔼蔼风期:形容气氛和煦,情意高昂。
- 交梨同火枣:比喻交情深厚,互相亲近。
- 兔角与龟毛:兔子的角和龟的毛都是不存在的,意指某种不切实际的东西。
- 道真不契:讲求道义,若不相契合。
- 夔龙: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召唤和力量。
- 雨如膏:形容雨水丰沛,滋润如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字子勋,号继舸,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往往蕴含哲理,展现了对人际关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曹勋与友人叶徵君的通信往来之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怀和思想。
诗歌鉴赏:
此诗以真诚的情感为主线,开篇即表明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强调诚心的可贵。接下来,诗人引入“交梨同火枣”这一比喻,指出深厚的友情并不一定代表着完全的契合,然后以兔角与龟毛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某些关系的不可行性和荒谬。此处的转折,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对人际交往的思考。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命的感悟,诗人感慨人生短暂,若道义上不合则应及时问询,以免错过良机。最后一句提到夔龙的召唤,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人生哲学的思索,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诚心接物定吾曹:强调真诚对待事物与人。
- 蔼蔼风期意甚高:描绘和谐的氛围与高昂的志向。
- 每谓交梨同火枣:比喻深厚友情。
- 何殊兔角与龟毛:强调不切实际的关系是荒谬的。
- 道真不契君宜问:若道义不合,应及时问询。
- 来日无多我岂沈:人生短暂,不能沉沦。
- 但喜夔龙今迅召:期待未来的召唤与机会。 8.东西连日雨如膏:形象地描绘丰沛的雨水,象征生活的滋润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兔角与龟毛”比喻不现实的关系。
- 对仗:如“东西连日雨如膏”,形成整齐的音韵。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增强了语气的强烈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真诚友谊的渴望、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诚心:象征真挚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基础。
- 夔龙:象征力量与希望,代表未来的召唤。
- 雨如膏:象征丰沛的生命力与滋润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交梨同火枣”意指什么? A. 深厚的友情
B. 物质的交换
C. 互不相关的事物 -
“兔角与龟毛”在诗中用来比喻什么? A. 友情的珍贵
B. 不切实际的事物
C. 自然的奇妙 -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悲观失望
B. 乐观积极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赠汪伦》
诗词对比:
- 曹勋的作品与李白的《赠汪伦》:两者都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但曹勋更加注重内心的思考与人生哲理,而李白则更具豪放与激情。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曹勋的诗词更为细腻,内涵丰富。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