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病杜门久,佳时谁与过。
亲朋怀我少,风月向人多。
梅景横清夜,江声动白波。
不如潮早晚,墙外听渔歌。
白话文翻译:
我因年老多病,久闭门不出,难得的美好时光又有谁来与我分享呢?亲朋好友对我的思念愈发稀少,只有风月对其他人诉说着情怀。在这清冷的夜晚,梅花的景象横亘在眼前,江水的声音在白色波涛中荡漾。不如潮水来得频繁,我更愿意在墙外听渔歌。
注释:
字词注释:
- 杜门:闭门不出,形容隐居或病重不出门。
- 佳时:指美好的时光。
- 怀我:思念我。
- 风月:指自然风光和月色,常用来寄托情感。
- 梅景:梅花的景色。
- 清夜:宁静的夜晚。
- 江声:江水流动的声音。
- 白波:江水波涛涌动,泛起的白色浪花。
- 潮早晚:潮水的涨落,形容时间的变化。
- 渔歌:渔民唱的歌,通常与水乡生活相关。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风月”常用于诗词中以表达情感,反映了传统文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字景初,号阳山,晚号云山,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格清新脱俗,是当时颇具才华的文人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诗人晚年,因年老多病而闭门不出,心境孤寂,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人际关系的疏远。
诗歌鉴赏:
《南园夜宿有怀》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首句“老病杜门久”展现了诗人因年老多病而隐居的状态,令人感受到一种无法与外界交流的无奈。接下来的“佳时谁与过”则更进一步强调了孤独,佳时美景本应与朋友共享,但如今却只能独自感受。在亲朋好友的缺乏中,诗人感受到一种失落,进一步引入“风月向人多”,这是对他人情感的感慨,尽管外面的世界依然美好,但他却无法享受。
下半部分的自然描写则充满了诗意,“梅景横清夜”与“江声动白波”让人感受到夜的宁静和水的流动,似乎在描绘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最后一句“不如潮早晚,墙外听渔歌”则是对自己处境的反思,潮水的规律与渔歌的悠扬让诗人意识到,虽然身处孤独,但自然的声音依然在,生活的美好依旧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照,构建起一种内心的孤寂与外界的美丽之间的张力,使得读者在感受到诗人孤独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病杜门久:表现了诗人因年老多病而长期不出门的状态,暗示了生活的孤独。
- 佳时谁与过: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以及因孤独而产生的失落感。
- 亲朋怀我少:进一步强调交友关系的疏远,亲朋对他的思念愈加稀少。
- 风月向人多:外面的美好却与自己无关,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感慨。
- 梅景横清夜:通过梅花的景象描绘夜的宁静,增添了诗的意境。
- 江声动白波:江水的声音与波涛,描绘了自然的动态美。
- 不如潮早晚:强调潮水的规律性与频繁,诗人希望能如潮水般常常感受到生活的声音。
- 墙外听渔歌:最后一句是对生活的感悟,渔歌带来了一丝温暖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老病杜门久,佳时谁与过”,对称工整。
- 比喻:将美好时光比作潮水,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意象:梅花、江水等自然意象,暗示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思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坚韧与高洁,诗人借梅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江声:寓意生命的流动与不息,代表自然的力量。
- 渔歌:象征生活的乐趣和宁静,表现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因何原因“杜门久”? A. 年老多病
B. 旅行
C. 忙于工作
D. 无家可归 -
诗中提到的“佳时”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美好时光
C. 朋友相聚
D. 节日庆典 -
诗人认为“风月向人多”说明了什么? A. 自然与人情无关
B.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C. 朋友越来越多
D. 自然景色的美丽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夜喜雨》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曹勋的《南园夜宿有怀》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而李白则是在孤独中寻求自我解脱与自然的契合。两者虽同样描绘夜晚的景象,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前者偏向自我陶醉,后者则充满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