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溧水宰李仲镇》

时间: 2025-04-27 21:04:43

不见李君久,水云鱼雁沉。

调官聊制锦,得句剩关心。

每访民情悦,相望春事深。

故乡与贤者,北首重登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见李君久,水云鱼雁沉。
调官聊制锦,得句剩关心。
每访民情悦,相望春事深。
故乡与贤者,北首重登临。

白话文翻译:

很久没有见到李君了,水面上云雾缭绕,鱼和雁也许都沉入了水中。调任官职,偶尔编制锦绣,写下的诗句却只剩下关心的情怀。每次探访民间情景都让我高兴,遥望春天的景象愈发深切。故乡和贤人,在北边的高处重又攀登。

注释:

  • 李君:指李仲镇,诗中的朋友或同僚。
  • 水云鱼雁沉:形容景色宁静,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
  • 调官:指调任官职,意味着作者的职业变动。
  • 制锦:编织锦绣,可能隐喻创作和艺术的追求。
  • 民情:民间的情景或百姓的生活。
  • 重登临:再次登高,象征对故乡和贤人的敬仰。

典故解析:

  • 李君:在唐宋诗词中,常以“君”称呼朋友,表现亲近和敬重。
  • 鱼雁:常用来比喻人间的离别和思念,鱼水相依,雁南飞,都是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擅长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常流露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曹勋因职务调动后,心中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映射了当时社会的普遍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念,诗人通过对李君的思念,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厚。开头两句“不见李君久,水云鱼雁沉”,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人际关系的疏远。诗人用“水云”与“鱼雁”结合,形成了宁静而又深邃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孤寂。

接下来的“调官聊制锦,得句剩关心”,展现了诗人虽然身处官场,却难以忘怀对友人的关怀。编织锦绣的细腻与写诗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最后几句“每访民情悦,相望春事深”,则转向对社会的关心,诗人通过探访民间情景,深入了解百姓的生活,表现出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结尾“故乡与贤者,北首重登临”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峰,表达了对故乡和贤者的敬仰之情,寓意着一种理想与追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描绘了自然与人际的关系,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社会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见李君久:表达了对李君的长久思念。
    • 水云鱼雁沉:描绘安静自然的景象,也象征思念的沉重。
    • 调官聊制锦:反映了诗人职务的变化与创作的闲暇。
    • 得句剩关心:写作中更多的是对李君的关心和情感。
    • 每访民情悦:探访民情让人愉悦,表现出诗人的关心。
    • 相望春事深:春天的景色让人感受到深情。
    • 故乡与贤者:对故乡和贤人的敬仰与向往。
    • 北首重登临:再次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与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水云、鱼雁等比喻人际关系的疏远。
    • 对仗:如“调官聊制锦”,表现了形式美感。
    • 拟人:自然景象与情感的结合,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社会的关心,展现了诗人在职场和生活中如何平衡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复杂心态。

意象分析:

  • 水云:象征宁静与思念。
  • 鱼雁:代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故乡:作为情感的寄托,体现了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君”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朋友或同僚
    • C. 诗人的老师
  2. “不见李君久”的意思是:

    • A. 很久没见到李君
    • B. 最近见到李君
    • C. 李君已经离开
  3. 诗人通过“调官聊制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工作的厌倦
    • B. 对艺术的追求与生活的闲适
    • C. 对官场的不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曹勋《寄溧水宰李仲镇》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王维更多的是在送别时的情感,而曹勋则是在调任后的思绪,展示了不同情境下的相似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名篇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