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仙 次韵和青萍居士毗卢寺扶桑十一面观音丈六瑞像》
时间: 2025-01-25 23:25: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丈旃檀,甚弹指乍现荼罗莲国。诸宝璎珞庄严,珠鬘晃金碧。宏四愿寻声度厄,俨礼补弥陀遗迹。绀马朝飞,天琴画下,音妙灵匹。叹垂老萍泊三涂,待凭乞金簏抉缠幕。还又劫灰扬遍,舞洪涛声急。分瑞露天心悔祸,普南洲共被慈力。且化玉帛干戈,岁清时谧。
白话文翻译
在十丈高的檀香中,轻轻一弹指,便仿佛看见了莲花盛开的佛国。各种宝石和璎珞装饰得庄严华美,珠链在金碧辉煌中摇曳。希望能通过这四个愿望,寻声渡过苦难,恭敬地礼拜弥陀留下的遗迹。绀色的马儿在晨曦中飞奔,天琴在画下奏出音律,妙音如同灵魂的伴侣。感叹年老的我在三涂中漂泊,期盼能借金簏之力解开缠绕的烦恼。又如劫后余生,灰烬飘扬,洪涛激烈地舞动。希望能分散瑞气,心中悔过,普遍南洲都能受到慈悲的力量。且愿化为金玉,消弭战乱,岁月清宁,时光安谧。
注释
- 十丈旃檀:指高耸的檀香木,象征佛教的圣地。
- 荼罗莲国:意指佛国,象征纯净和美好。
- 诸宝璎珞:形容珍宝和装饰品,表示尊贵和庄严。
- 宏四愿:指大乘佛教的四大愿望,通常是希望众生解脱。
- 绀马朝飞:形容青色的马在晨光下奔腾,象征生机与希望。
- 金簏:象征财富与权力,亦可暗指助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清代诗人,字德舜,号元之,擅长诗文,风格多样,作品常以佛教思想为背景,表达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佛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佛教圣地的景象,表达对信仰的虔诚与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反映出社会对宗教寄托的普遍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丰富的宗教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开篇的“十丈旃檀”便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灵性和宁静的佛国。诗中反复提到的“宝璎珞”、“红马”、“天琴”等意象,既是对佛教文化的赞美,也是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人生苦难的深思,也有对未来希望的寄托。在“叹垂老萍泊三涂”中,诗人直面自己的老去与漂泊,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而“待凭乞金簏抉缠幕”则显示了对解脱与安宁的渴求。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一种生死交替、苦乐相依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丈旃檀,甚弹指乍现荼罗莲国:高大的檀香木,轻轻一弹指,佛国的景象即显现。
- 诸宝璎珞庄严,珠鬘晃金碧:各种珍宝装饰得庄严华丽,珠链在金色与碧色的光辉中摇曳。
- 宏四愿寻声度厄,俨礼补弥陀遗迹:希望通过四个愿望,寻求解脱,严肃礼拜弥陀留下的圣迹。
- 绀马朝飞,天琴画下,音妙灵匹:青马在晨光中飞奔,天琴奏出和谐美妙的音响。
- 叹垂老萍泊三涂,待凭乞金簏抉缠幕:感慨自己老去漂泊,期待借助金簏的力量解开心中的烦恼。
- 还又劫灰扬遍,舞洪涛声急:如同经历劫难后的灰烬四散,洪涛声急促地舞动。
- 分瑞露天心悔祸,普南洲共被慈力:希望能散发瑞气,心中悔过,普遍南洲都受到慈悲的力量。
- 且化玉帛干戈,岁清时谧:愿化作金玉,消除战争,岁月清宁,时光安静。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象征,如“十丈旃檀”象征佛教的神圣,“绀马”象征希望与生机,表现出诗人在面对人生苦难时的哲学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超越苦难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檀香:象征佛教文化的神圣与宁静。
- 莲国:象征美好与纯净的理想世界。
- 珠鬘:象征财富与尊贵。
- 绀马:象征生机与希望。
- 金簏:象征助力与解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十丈旃檀”中的“十丈”指的是多高的檀香?
- A. 一丈
- B. 三丈
- C. 十丈
- D. 二十丈
-
诗中提到的“荼罗莲国”象征什么?
- A. 人间的烦恼
- B. 佛教的理想国度
- C. 战争与痛苦
- D. 生活的无常
-
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渴望与希望
- C. 不满
- D. 忧伤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佛教的慈悲与解脱,后者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哲思的表达。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但表现手法与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佛教文化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