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潘君草堂闻蛙声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14:09:36

跳踉鼓怒任争雄,何事鸣呼聒睡翁。

不用洒灰烦鲁老,正须两股付吴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跳踉鼓怒任争雄,何事鸣呼聒睡翁。不用洒灰烦鲁老,正须两股付吴侬。

白话文翻译:

青蛙们跳跃争斗,鼓噪不已,为何要吵醒正在睡觉的老人呢?不需要像鲁老那样洒灰驱赶,只需要两腿一伸,交给吴地的侬人处理。

注释:

  • 跳踉:跳跃。
  • 鼓怒:鼓噪,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 争雄:争斗,争强。
  • 鸣呼:鸣叫。
  • 聒:吵闹。
  • 洒灰: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鲁老洒灰驱赶青蛙。
  • 鲁老:指鲁国的老人。
  • 两股:双腿。
  • 吴侬:吴地的人,指当地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宿潘君草堂时,听到蛙声而作。诗中通过蛙声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蛙声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首句“跳踉鼓怒任争雄”,描绘了蛙群争斗的场景,声音嘈杂,形象生动。次句“何事鸣呼聒睡翁”,转为对蛙声的抱怨,暗示了作者对宁静的向往。后两句“不用洒灰烦鲁老,正须两股付吴侬”,则巧妙地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处理蛙声问题的轻松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对当地人的信任和依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跳踉”和“鼓怒”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蛙群的活跃和嘈杂。
  • 次句以“鸣呼聒睡翁”表达了对蛙声的厌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的渴望。
  • 后两句运用典故,以“洒灰”和“两股”为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处理问题的不同态度,既有幽默感,也有深意。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蛙声拟人化,如“跳踉鼓怒”,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典故:运用“洒灰”的典故,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蛙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的厌倦,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跳踉、鼓怒、鸣呼、洒灰、两股。这些词汇共同构建了一个生动、嘈杂的蛙声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跳踉鼓怒”形容的是什么? A. 蛙声 B. 蛙的动作 C. 蛙的争斗
  2. “洒灰”的典故出自哪里? A.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B. 《史记》 C. 《汉书》
  3. 诗中“吴侬”指的是什么? A. 吴地的语言 B. 吴地的人 C. 吴地的风俗

答案: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戏答元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以纤云弄巧为背景,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宿潘君草堂闻蛙声二首》与黄庭坚的《戏答元珍》都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对喧嚣的厌倦,而黄庭坚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了解“洒灰”典故的出处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