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子明通判馀杭》

时间: 2025-01-11 16:48:14

东南山水窟,钱塘吴越都。

吾人神仙后,厌直承明庐。

一舸去莫挽,落帆风月湖。

蹁跹青衿子,能诵先生书。

借问太守谁,子云蜀名儒。

家有王阳金,清商奏箫竽。

相逢不妨饮,坐啸治有馀。

遥知子还日,未厌浙江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梅子明通判馀杭

东南山水窟,钱塘吴越都。 吾人神仙后,厌直承明庐。 一舸去莫挽,落帆风月湖。 蹁跹青衿子,能诵先生书。 借问太守谁,子云蜀名儒。 家有王阳金,清商奏箫竽。 相逢不妨饮,坐啸治有馀。 遥知子还日,未厌浙江鱼。

白话文翻译

东南地区是山水的聚集地,钱塘是吴越的都城。 我们这些像神仙一样的人,厌倦了在朝廷的直庐中任职。 一艘船离去无法挽留,帆落下时享受着风月的湖光。 那些穿着青衿的学子,能够背诵先生的书籍。 请问太守是谁,是蜀地的名儒子云。 他家中藏有王阳的金子,清商时演奏箫竽。 相逢时不妨饮酒,坐下来吟咏治理有余。 遥知你归来的日子,还未厌倦浙江的鱼。

注释

  • 东南山水窟:指东南地区的山水美景。
  • 钱塘吴越都:钱塘,即杭州,曾是吴越国的都城。
  • 厌直承明庐:厌倦在朝廷的直庐中任职。
  • 一舸去莫挽:一艘船离去无法挽留。
  • 蹁跹青衿子:穿着青衿的学子,指读书人。
  • 子云蜀名儒:子云,指扬雄,蜀地的名儒。
  • 家有王阳金:家中藏有王阳的金子,指家境富裕。
  • 清商奏箫竽:清商时演奏箫竽,指音乐。
  • 坐啸治有馀:坐下来吟咏治理有余,指治理有方。
  • 未厌浙江鱼:还未厌倦浙江的鱼,指生活富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耒送别梅子明通判馀杭时所作。梅子明是蜀地的名儒,被任命为馀杭(今杭州)的通判。诗中表达了对梅子明的敬佩和对其新职务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东南山水和钱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吾人神仙后,厌直承明庐”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接着,诗人通过对梅子明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祝福。诗的最后两句“遥知子还日,未厌浙江鱼”,既是对梅子明未来生活的祝愿,也反映了诗人对富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南山水窟,钱塘吴越都:开篇点明地点,东南地区的山水美景和钱塘的历史地位。
  2. 吾人神仙后,厌直承明庐: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渴望像神仙一样自由。
  3. 一舸去莫挽,落帆风月湖: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帆落下时享受着风月的湖光。
  4. 蹁跹青衿子,能诵先生书:赞美梅子明的学问,能够背诵先生的书籍。
  5. 借问太守谁,子云蜀名儒:询问太守是谁,得知是蜀地的名儒子云。
  6. 家有王阳金,清商奏箫竽:形容梅子明家境富裕,音乐素养高。
  7. 相逢不妨饮,坐啸治有馀:表达了对梅子明治理能力的赞赏,相逢时不妨饮酒。
  8. 遥知子还日,未厌浙江鱼:祝愿梅子明归来时,生活富足,未厌倦浙江的鱼。

修辞手法

  • 比喻:“吾人神仙后”将诗人比作神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拟人:“一舸去莫挽”将船拟人化,表达了离别的无奈。
  • 对仗:“东南山水窟,钱塘吴越都”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梅子明的敬佩和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南山水窟:东南地区的山水美景,象征着自然和自由。
  • 钱塘吴越都:钱塘的历史地位,象征着文化和历史。
  • 一舸去莫挽:离别的场景,象征着无奈和不舍。
  • 蹁跹青衿子:穿着青衿的学子,象征着学问和修养。
  • 子云蜀名儒:蜀地的名儒子云,象征着学问和声望。
  • 家有王阳金:家中藏有王阳的金子,象征着富裕和尊贵。
  • 清商奏箫竽:清商时演奏箫竽,象征着音乐和艺术。
  • 坐啸治有馀:坐下来吟咏治理有余,象征着治理能力和智慧。
  • 未厌浙江鱼:还未厌倦浙江的鱼,象征着富足和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吾人神仙后,厌直承明庐”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生活的厌倦? A. 田园生活 B. 官场生活 C. 隐居生活 D. 旅行生活

  2. 诗中“一舸去莫挽”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离别 B. 相聚 C. 旅行 D. 宴会

  3. 诗中“子云蜀名儒”指的是谁? A. 张耒 B. 梅子明 C. 扬雄 D. 王阳

  4. 诗中“未厌浙江鱼”表达了什么? A. 对鱼的喜爱 B. 对浙江的厌倦 C. 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D. 对离别的不舍

答案

  1. B
  2. A
  3. C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耒《送梅子明通判馀杭》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对宋诗有深入的解读。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多首诗作,对宋诗有深入的解读。
  • 《王安石诗选》:收录了王安石的多首诗作,对宋诗有深入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