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秋夜》
时间: 2025-01-24 07:18: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薄未曾严。金粟初添。
暮山晴碧淡冰蟾。
月姊怜香思照影,尽揭云帘。
寒到尚迟淹。趁暖裁缣。
闲愁端不上眉尖。
挑起银灯消永漏,彩线重拈。
白话文翻译
霜还没有很冷,树叶上刚刚开始出现金色的光泽。
傍晚的山峦在晴空下显得淡雅如同冰冷的蟾蜍。
月亮姐姐怜惜那香气,思念照映着她的影子,轻轻揭开了云帘。
寒气来临却还未完全笼罩,趁着暖意裁剪绢衣。
无聊的愁绪也难以在眉头浮现。
我点亮银灯,消磨着漫长的时光,重新挑起了彩线。
注释
- 霜薄:指霜还不厚,天气尚未寒冷。
- 金粟:金色的果实或叶子,象征秋天的丰收。
- 淡冰蟾:比喻清冷的秋夜,蟾蜍通常与月亮相关。
- 月姊:指月亮,拟人化。
- 裁缣:裁剪绢布,暗示在寒冷中的细腻和温暖。
典故解析
“金粟”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富饶;而“月姊”则体现了古代人对月亮的崇敬和情感寄托,常常与思念、孤独等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传,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清丽见长,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夜,反映了诗人在夜晚的沉思与感怀,表现出对季节更迭的感受及内心的闲愁。
诗歌鉴赏
《浪淘沙 秋夜》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致的词,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体验。开篇的“霜薄未曾严”引入了一个清冷的秋天,霜的轻薄使得季节的转换显得温柔而不至于生硬,这种细微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秋夜的静谧与柔和。接着提到“金粟初添”,象征着秋天的丰收,暗示着生活的富足和希望。
“月姊怜香思照影”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形象化,赋予其情感,进一步深化了思念的主题。接下来的“寒到尚迟淹”则表现出一种孤独感,仿佛寒气虽然来临,但诗人更渴望的是温暖的陪伴。整首词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秋天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霜薄未曾严”:描述初秋的温暖,暗示季节的变化。
- “金粟初添”:象征秋天的丰收与富饶。
- “暮山晴碧淡冰蟾”:描绘秋夜的山水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月姊怜香思照影,尽揭云帘”:月亮的光辉照亮了诗人的思绪,流露出思念的感情。
- “寒到尚迟淹”:表达了一种对寒冷的感知,暗示内心的孤独。
- “趁暖裁缣”:表现出对温暖的渴望。
- “闲愁端不上眉尖”:无聊的愁绪难以显露,表现出隐秘的内心情感。
- “挑起银灯消永漏,彩线重拈”:描绘了夜晚的灯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对生活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月姊怜香思”,使意象更生动。
- 对仗:如“寒到尚迟淹,趁暖裁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色与内心的感受,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珍视与对孤独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温暖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霜:象征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绢:代表温暖与柔情。
- 灯:象征生活的希望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姊”是指什么?
- A. 月亮
- B. 女神
- C. 女儿
-
“寒到尚迟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冷漠
- B. 无奈
- C. 孤独
-
诗中的“金粟”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收获
- C. 忧愁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张传的词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对酒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张传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