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题王宗素墨梅册》

时间: 2025-01-27 03:46:47

灯下影毵毵。

长夜何堪。

孤山旧侣画中探。

欲诉相思偏不语,脉脉情含。

往事可曾谙。

梦断江南。

红尘落莫又春三。

漫道护花人意苦,作茧春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题王宗素墨梅册
作者: 黄松鹤 〔近代〕

灯下影毵毵。长夜何堪。孤山旧侣画中探。
欲诉相思偏不语,脉脉情含。往事可曾谙。
梦断江南。红尘落莫又春三。
漫道护花人意苦,作茧春蚕。

白话文翻译

在灯下,影子摇曳不定,漫漫长夜令人难以忍受。孤山的旧友在画中游走探寻。
想要诉说相思之苦却又沉默不语,眼中流露出深情的含蓄。往日的情谊是否曾经相识?
梦中已然断裂于江南,红尘中又迎来了春天的第三次轮回。
人们常说护花的人意志苦涩,像春蚕吐丝缠绕自己。

注释

字词注释

  • 毵毵:形容影子摇曳不定的样子。
  • 孤山旧侣:指孤山上曾经的朋友或伙伴。
  • 脉脉情含:形容含蓄的情感流露。
  • 梦断江南:梦境中与江南的情感联系断裂。
  • 护花人:指那些爱护花卉的人,喻指在爱情中守护的人。

典故解析

  • 江南:指中国南方的一个文化区域,以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著称,常用于诗词中描绘柔情和思念。
  • 春蚕:比喻为情感所困,象征为爱而自缚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松鹤,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松鹤对墨梅画册的感悟与思绪,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对爱情的感慨。诗中结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意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题王宗素墨梅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过去情感的追忆与独特的诗意。在灯下的影子摇曳,象征着人内心情感的波动,长夜的孤独使得情感更加浓烈。诗中提到的“孤山旧侣”,不仅指画中的梅花,更是旧日友人,表现了对往事的缅怀。
后半部分通过“梦断江南”与“红尘落莫又春三”呈现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春天的轮回似乎在提醒着诗人,尽管伤感仍要面对生活的继续。
最后一句“漫道护花人意苦,作茧春蚕”更是深化了主题,表达了爱与被爱的复杂心情,似乎暗示着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情感的困扰与自我牺牲的悲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灯下影毵毵:描绘了在灯光下,影子轻盈摇曳,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柔和的氛围。
  2. 长夜何堪:长夜令人难以承受,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思念。
  3. 孤山旧侣画中探:孤山的旧友仿佛在画中探寻,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
  4. 欲诉相思偏不语:想要倾诉相思却沉默不语,表现了内心的无奈与压抑。
  5. 脉脉情含:无言的情感流露,包含了深厚的思念。
  6. 往事可曾谙:对往事的追忆,反思是否曾经相识。
  7. 梦断江南:梦中的情感与江南的联系断裂,象征着失去。
  8. 红尘落莫又春三:在红尘中迎来春天的第三次轮回,似乎在人生中经历了很多。
  9. 漫道护花人意苦:世人常说护花的人心意苦涩,表明对爱的认知。
  10. 作茧春蚕:比喻为爱而自缚,表现情感的复杂与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作茧春蚕”,将情感困扰比作春蚕的自缚。
  • 对仗:如“欲诉相思偏不语,脉脉情含”,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影子、梅花等自然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相思与怀旧为主题,表现出一种对过去情感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去的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下: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孤山:象征孤独与思念的寄托。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寓意情感的纯粹。
  • :象征生命与希望,但同时也隐含着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灯下影毵毵”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明亮的白天
    • B. 夜晚的孤独
    • C. 繁华的街市
  2. “梦断江南”反映了怎样的情感状态?

    • A. 期待与希望
    • B. 失落与遗憾
    • C. 快乐与欢愉
  3. “作茧春蚕”中的“春蚕”比喻了什么?

    • A. 自由
    • B. 困扰与牺牲
    • C. 努力与奋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东坡引》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梦江南》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更加豪放,意境开阔。
  • 李清照《如梦令》:情感细腻而柔弱,体现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往事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现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