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乐 和清真》
时间: 2025-02-04 15:27: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巫峡秋来,遍近渚远滩,
去樯过绝。雾浓烟澹,
圆晕偏随眉月。听寒女刀尺催人,
甚镜尘未扫,笥锁嫞发。
暗虫不语,乍坠还飞梧叶。
天边自归晚雁,有素书到否,
此时难说。临风几声急管,
千茎华发。可怜宵露珠泫睫。
流水样年光怨切。
昨梦钿閤,红烛照香篆初结。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到了巫峡,四周的沙洲和滩涂都被覆盖。
船只经过险峻的河段,雾气浓厚,烟雾弥漫,
月亮的光辉如同眉形的圆晕。听见寒女的刀尺催促着人,
镜子里的尘埃尚未打扫,箱子锁住了美丽的发。
暗虫默不作声,偶尔坠落又飞起梧桐的叶子。
天边归来的晚雁,是否有书信送到?
此时难以言说。微风中传来急促的乐声,
千茎的花发在风中摇曳。可怜夜晚露珠滴落在睫毛上。
流水似的年光令人怨切,
昨夜梦见了珠帘,红烛初点香篆的光辉。
注释
- 巫峡:位于长江三峡之一,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 樯:船桅,船的支撑结构。
- 寒女刀尺:指秋天的寒风如同刀尺般锐利,催促着人们。
- 笥锁嫞发:笥是盛放物品的箱子,锁住的美丽发丝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渴望。
- 暗虫:指夜晚的小虫,不发出声音,象征寂静。
- 千茎华发:形容花草繁多,意象丰富。
- 钿閤:珠帘,古代用于装饰的门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乔大壮,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多变,善于结合传统与现代,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三部乐 和清真》创作于乔大壮游历巫峡期间,深受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对逝去时光的思索。
诗歌鉴赏
《三部乐 和清真》是一首极具意境的古诗,通过精巧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诗的开篇以“巫峡秋来”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借助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季的敏感与思考。接下来的“雾浓烟澹,圆晕偏随眉月”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朦胧与柔美,月亮的比喻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听寒女刀尺催人”展现了秋风的凛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情。同时,诗中提到的“暗虫不语,乍坠还飞梧叶”,则通过自然界的小细节反映了人心的孤独与无奈。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自然景象中寻找的情感共鸣。结尾的“昨梦钿閤,红烛照香篆初结”更是将个人的思绪与自然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巫峡秋来,遍近渚远滩:秋天的气息弥漫在巫峡四周,近处有沙洲,远处有滩涂。
- 去樯过绝:船只经过险峻的河段,象征着冒险与探索。
- 雾浓烟澹,圆晕偏随眉月:秋天的雾气和烟雾交织,月亮的光辉如同眉毛的弯曲,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 听寒女刀尺催人:寒风如刀尺般凛冽,催促着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甚镜尘未扫,笥锁嫞发:镜子中映出未打扫的尘埃,箱子锁住的美丽发丝,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暗虫不语,乍坠还飞梧叶:夜晚的小虫默不作声,偶尔坠落又飞起的梧桐叶,象征着寂静的孤独。
- 天边自归晚雁,有素书到否:天边归来的晚雁,是否有书信送到,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
- 此时难说:此刻的感受难以言说,表现了复杂的情感。
- 临风几声急管,千茎华发:风中传来的急促乐声,千茎花草在风中摇曳,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 可怜宵露珠泫睫:夜晚的露珠滴落在睫毛上,象征着无奈与悲伤。
- 流水样年光怨切:流水般的年光让人感到怨恨与伤感。
- 昨梦钿閤,红烛照香篆初结:昨夜梦见珠帘,红烛点燃的香篆初结,展现了对美好记忆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眉月”,形象生动,增添了诗意。
- 拟人:如“寒女刀尺”赋予寒风以人的特性,使气候的变化更加生动。
- 对仗:如“巫峡秋来,遍近渚远滩”中,采用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蕴含着对生命及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回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巫峡:象征自然的雄伟与神秘。
- 秋天:代表着成熟与衰落,象征时间的流逝。
- 雾、烟:象征模糊与不确定,暗示内心的迷惘。
- 晚雁:象征归去与思念,代表着对故乡的眷恋。
- 露珠:象征清晨的希望与夜晚的哀伤,暗示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巫峡秋来”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冬天
- D. 春天
-
诗中的“寒女刀尺”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温暖
- B. 凉爽
- C. 寒风的锐利
- D. 雨水的滋润
-
诗中提到的“昨梦钿閤”象征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幻想
- B. 对过去美好回忆的追忆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描绘山水之美,情感与自然结合。
- 杜甫《登高》:秋天意象,同样涉及对时间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三部乐 和清真》 vs 《庐山谣》
- 两者均涉及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但《三部乐》更侧重于秋天的孤独与思考,而《庐山谣》则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赞美。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乔大壮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