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乙巳正月二日雪)》
时间: 2025-04-29 10:1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乙巳正月二日雪)
郭应祥 〔宋代〕
春已经旬,历方换岁。
六花依旧来呈瑞。
细思残腊与新年,一般清绝元非二。
宿麦连云,遗蝗入地。
坡仙有句谁能继。
元宵此去日无多,会看霁色生和气。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过了一段时间,年头也换了新岁。
六瓣的雪花依然如故,带来祥瑞。
细想一下,旧年和新年其实都是一样的清明,根本没有二者的不同。
宿存的麦子在云中,遗留下来的蝗虫已入土。
坡仙的诗句,谁能够继承呢?
元宵节快到了,日子不多了,期待着雨过天晴后,生机勃勃的景象。
注释:
- 历方换岁:历法已经换了新的一年。
- 六花:指雪花。
- 清绝:指清新而绝丽的景象。
- 坡仙: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他的号是“香山居士”或“坡仙”。
- 元宵: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象征团圆。
- 霁色:雨过天晴后的明亮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应祥,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清新脱俗的情感。其风格继承了唐诗的传统,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乙巳年正月二日,正值初春时节,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刻。作者借雪花的降临,抒发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旧年的回望。
诗歌鉴赏:
本诗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春已经旬”,暗示春天的气息已经浓厚,而新年的来临则让人感到时光的流转。接着,作者用“六花依旧来呈瑞”描绘了冬雪的美丽,雪花的降临象征着吉祥与希望,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诗中提到“细思残腊与新年”,表达了时间的相对性,旧年与新年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清明的存在,似乎在提醒读者珍惜每一个时光。随后提到的“宿麦连云,遗蝗入地”,则是在描绘自然界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生活的哲理。
最后,作者对“坡仙”诗句的追忆,显示出一种对文学传统的敬仰,而“元宵此去日无多”则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节日的期待,暗示着生活的继续与希望的再生。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已经旬,历方换岁:春天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历法上也换了新的一年。
- 六花依旧来呈瑞:雪花依然飘落,象征着吉祥。
- 细思残腊与新年,一般清绝元非二:细想旧年与新年其实都是那样清新绝丽,没有什么不同。
- 宿麦连云,遗蝗入地:残存的麦田在云中,蝗虫也已归入大地。
- 坡仙有句谁能继:白居易的诗句,谁能够继承?
- 元宵此去日无多,会看霁色生和气:元宵节即将来临,日子已不多,期待着雨过天晴后,焕发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雪花象征着吉祥。
- 对仗:如“宿麦连云,遗蝗入地”,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通过“清绝”强调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春雪的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新生、希望。
- 雪:象征纯洁、吉祥。
- 元宵:象征团圆和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 A. 白居易
- B. 郭应祥
- C. 李白
- D. 杜甫
-
“六花依旧来呈瑞”中的“六花”指什么?
- A. 雨水
- B. 雪花
- C. 花瓣
- D. 秋叶
-
诗中提到的“坡仙”是指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D. 王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雪梅》 - 王冕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本诗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但《春晓》更侧重于春天的宁静和柔和,而《踏莎行》则更强调时间的流逝与期待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