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二月二十六日夜大雷雨,枕上作)》
时间: 2025-01-11 05:01: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午夜一声雷,急雨如飞雹。
枝上残红半点无,密叶都成幄。
苦恨簿书尘,刚把闲身缚。
却忆湄湘春暮时,处处堪行乐。
白话文翻译:
午夜响起一声雷,急促的雨水如同飞来的冰雹。
树枝上残留的花瓣已经没有一点,浓密的叶子仿佛形成了帐篷。
我苦恨书卷上的尘埃,刚把自己闲适的身心束缚。
却又想起湄湘的春天黄昏,那时处处都可以畅快地享乐。
注释:
- 午夜:夜间的深夜。
- 雷:雷声,指天上的雷鸣。
- 急雨:急速而猛烈的雨。
- 飞雹:像冰雹一样猛烈的雨。
- 残红:残留的花瓣,指春天的花已凋零。
- 密叶:茂密的叶子,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
- 簿书尘:书本上的尘埃,象征沉重的学业或烦恼。
- 闲身:闲适的身心状态。
- 湄湘:指湘江,描绘春天黄昏的美好时光。
- 行乐:享受欢乐,生活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应祥,宋代诗人,擅长写作诗词,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二月二十六日夜,正值春季,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突如其来的雷雨让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同时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闲适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描绘一场午夜的雷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用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雷雨的猛烈,强烈的对比使得读者能感受到自然的威力与美的结合。接着,诗人通过“残红”与“密叶”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追忆,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苦恨簿书尘”一句,揭示了诗人的烦恼与无奈,书本的尘埃象征着学业的沉重,暗示着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而最后一句对“湄湘春暮”的回忆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呈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午夜一声雷:描绘了午夜时分响起的一声雷,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 急雨如飞雹:通过“急雨”和“飞雹”的对比,强调了雨势之急,营造出一种紧迫感。
- 枝上残红半点无:表达了春天的花已经凋零,体现了时光的流逝。
- 密叶都成幄:浓密的树叶像帐篷一样,给予人一种庇护感,也象征着生命的繁茂。
- 苦恨簿书尘:诗人对学习的烦恼与无奈,暗示了对书卷的无趣。
- 刚把闲身缚:刚刚束缚住自己,体现了生活的压迫感。
- 却忆湄湘春暮时:回忆起美好的春天黄昏,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
- 处处堪行乐:强调那时的生活愉悦,表达对快乐时光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急雨如飞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的猛烈。
- 对仗:如“苦恨簿书尘,刚把闲身缚”,增强了诗句的对称感和节奏感。
- 意象:如“残红”、“密叶”,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
意象分析:
- 雷雨: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变化,也可以看作是内心情感的波动。
- 残红: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青春的逝去。
- 密叶:象征着生命的繁盛和庇护。
- 簿书尘:象征着学业的负担与生活的困扰。
- 湄湘春暮:代表着理想生活的美好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湄湘”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江
B. 湘江
C. 黄河
D. 珠江 -
“急雨如飞雹”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
诗人对“簿书尘”的感受是什么? A. 喜悦
B. 厌烦
C. 无所谓
D. 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生情感的联系。
- 苏轼《赤壁赋》: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郭应祥的《卜算子》都涉及春天的主题,杜甫侧重于国家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而郭应祥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