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净沙 塞上
沙如乱雪非来。
风吹忽作龙堆。
塞水横冲不开。
马蹄深陷,一鞭飞上平台。
白话文翻译:
这沙子像乱雪一样纷飞而来。
风一吹,它们便堆成了龙的形状。
戈壁的水流横冲而来,却无法打开。
马蹄深深陷入沙中,我一鞭抽打,马儿却飞跃到了高处的平台上。
注释:
- 沙如乱雪非来:意指沙子像纷飞的雪花一样,突如其来。这里的“非来”可以理解为“并不是”。
- 风吹忽作龙堆:风吹动沙子,忽然间形成了像龙一样的沙堆。
- 塞水横冲不开:指戈壁上的水流奔涌而来,却无法冲开沙子。
- 马蹄深陷,一鞭飞上平台:马蹄陷入沙中,我用一鞭子驱赶,它却轻松跃上了高处的平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9年-1641年),字宗澄,号天池,明代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边塞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豪放,常涉及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正值中国北方边塞战乱频繁之际。诗人常常在边塞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壮阔,同时也对边疆的艰苦生活有深刻的体悟。
诗歌鉴赏:
《天净沙 塞上》是一首充满边塞气息的诗作。诗的前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沙子描绘成纷飞的雪,展现了沙尘暴的猛烈和自然景观的变化。用“龙堆”形象地表现出沙子在风中形成的波动与起伏,既形象又富有动感。后两句则由自然景象转入具体的场景描写,生动地展现出骑马的艰难。马蹄深陷沙中,表明了环境的恶劣,而“飞上平台”则透出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与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在艰难环境中奋发向上的精神。诗人并没有沉溺于对困境的哀叹,而是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出一种不屈的英雄气概。同时,诗中的沙、风、水、马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边塞画卷,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身临其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沙如乱雪非来:开篇即以“沙”引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沙尘暴的突如其来。
- 风吹忽作龙堆:风的作用不仅推动沙子,还赋予其形态,龙堆象征着力量与威严。
- 塞水横冲不开:戈壁的水流与沙子的抗衡,表明自然的无常与人类的渺小。
- 马蹄深陷,一鞭飞上平台:描绘了骑行的艰辛,但也透出了对生命的希望与奋发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沙比作“乱雪”,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沙、风、水仿佛具有人类的情感与动作,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人在逆境中的坚持与奋发。诗中体现了一种勇于挑战困境的精神力量,充满了豪情与壮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象征着边塞的荒凉与艰苦。
- 风:代表着自然的力量与变幻不定。
- 水:象征生命的源泉,同时也暗示环境的无情。
- 马:代表着人类的勇气与探索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沙如乱雪非来”中的“非”字意为: A. 是
B. 不是
C. 不一定
D. 可能 -
诗中“马蹄深陷,一鞭飞上平台”的意象主要表达了: A. 骑马的速度
B. 环境的艰难与勇气
C. 自然的美丽
D. 战斗的激烈 -
该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描绘边塞的美景
B. 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C. 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的精神
D. 描述战争的惨烈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登鹳雀楼》与《天净沙 塞上》均为边塞诗,前者侧重于展现壮丽的自然风光与远大理想,而后者则更注重对艰苦环境的描绘与个人奋斗的精神。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边塞诗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
- 《边塞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