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筠庵即席唱和诗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3:16:56

燕月辽云奉使年,骊驹怅别又秋天。

萍踪复合非无日,叵奈当时已惘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月辽云奉使年,
骊驹怅别又秋天。
萍踪复合非无日,
叵奈当时已惘然。

白话文翻译:

燕子飞舞,月光清澈,辽阔的云彩伴随使者的年头,
骊驹(名马)怅然若失,别离又是一年秋天。
漂泊的足迹再度相聚并非没有时日,
只可惜当初的心情已然迷惘。

注释:

  • 燕月:指燕子与明月,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美好的时光。
  • 辽云:辽阔的云彩,描绘天空的广阔。
  • 奉使年:指奉命出行的时间,带有时光流逝的感慨。
  • 骊驹:传说中的名马,象征珍贵的情感或人。
  • 怅别:感到失落与不舍的分别。
  • 萍踪复合:指漂泊的身影再次汇聚,暗示重逢的可能。
  • 叵奈:无奈、不能如何,表达一种无助的情感。
  • 惘然:迷惘、失落,指对过去的感叹。

典故解析:

  • 骊驹: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珍贵的情感或人,代表离别的痛苦与思念。
  • 秋天:秋天常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悲伤,表达时间流逝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承五,清代诗人,风格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秋天,诗人或许正经历着离别与思念,因而对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有深刻的感悟,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惘。

诗歌鉴赏:

李承五的《松筠庵即席唱和诗 其二》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作,透过优雅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离别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中的“燕月辽云”开篇即以自然景象引入,创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时空中。接着,诗人以“骊驹怅别又秋天”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惆怅,骊驹不仅象征了珍贵的友谊,也暗示了离别的不可逆转。

“萍踪复合非无日”则展现了希望与无奈的交织,虽说重聚并非遥不可及,但心中那份惘然又让人感到无力。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在诗中得到了细腻的描绘,既有对重聚的期待,也有对离别的无奈,充分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情感的深刻表达,极富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燕月辽云奉使年:以燕子和月亮象征春天的美好,辽阔的云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2. 骊驹怅别又秋天:骊驹的离去让人感到惆怅,时光又进入了秋天,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3. 萍踪复合非无日:漂泊的身影再度相聚并非没有可能,暗示重聚的机会。
  4. 叵奈当时已惘然:回首往昔,内心的迷惘无法改变现状,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骊驹”比喻珍贵的情感,使用生动的意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一种和谐的音韵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惆怅。作者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往昔的追忆,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代表美好的时光。
  • :象征思念,常用来表现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骊驹:象征珍贵的情感或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骊驹”象征什么? A. 离别的痛苦
    B. 珍贵的情感
    C. 自然的美丽
    D. 时间的流逝

  2. “萍踪复合非无日”中的“萍踪”比喻什么?
    A. 漂泊的人生
    B. 友谊的重聚
    C. 自然的规律
    D. 精神的追求

  3. 诗中的“惘然”指的是什么状态?
    A. 高兴
    B. 迷惘
    C. 平静
    D. 惊讶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李白更多的是通过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而李承五则结合了自然意象,展现了更深层次的哲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也表现了对离别的感慨,但杜甫的作品更为沉重,李承五则在伤感中带有一丝对未来重聚的希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文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李承五的《松筠庵即席唱和诗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