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飞鹊 七夕》
时间: 2025-01-27 04:15: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飞鹊 七夕
作者:赵熙 〔清代〕
微云淡河汉,庭树鸦栖。
红烛点尽深闺。
年年一度美人怨,人间天上相思。
西风拜花下,叹秋生凉早,夜短来迟。
痴心送巧,做双星仍是分离。
桥上问谁先往,瓜果到如今,应换佳期。
谁信桑田千变,仙家作梦,才过些时。
一般命薄,料长生有个人知。
笑闲心休管,鸳鸯帐底,月挂蛛丝。
白话文翻译
在淡淡的云层下,银河清晰可见,庭院中的乌鸦在树上栖息。
红烛燃尽,夜色深沉,闺中女子每年都为这美好的节日而感到怨恨,
人间与天上都在思念着彼此。
西风吹拂,花瓣在地上纷飞,感叹秋天来得太早,夜晚也渐渐变短。
痴情人送走了牛郎织女,但即便是双星也依然是分离的命运。
桥上问谁先走,直到现在瓜果丰收,也该换个佳期。
谁会相信,桑田也会千变万化,就像仙人梦中所见,只是一瞬间。
命运如此薄弱,或许只有一个人知道长生的真谛。
不如放下心事,鸳鸯帐下,月光如丝般挂在蛛网上。
注释
- 河汉:指银河。
- 微云:淡淡的云,形容夜空的宁静。
- 红烛: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时光。
- 佳期:指美好的日子,如七夕。
- 桑田:比喻世事的变迁,来源于“桑田沧海”的典故。
典故解析
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在鹊桥相会,象征着忠贞的爱情。诗中提到的“桥上问谁先往”即指鹊桥的传说,寄托着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熙,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七夕节前后,正值浪漫与思念交织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七夕的情景,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感伤。
诗歌鉴赏
《夜飞鹊 七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节的宁静夜晚和深沉的情感。开头的“微云淡河汉”勾勒出一个清澈静谧的夜空,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接下来的“红烛点尽深闺”则暗示了热烈而短暂的爱情,如同燃烧的烛火,虽美丽却难以长久。通过“年年一度美人怨,人间天上相思”,诗人表达了对爱情分离的无奈与怨恨。
在诗的后半部分,西风、秋凉等意象的出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诗中“痴心送巧,做双星仍是分离”更是揭示了爱情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在“桥上问谁先往”中,诗人与读者共同感受到那份期待与失落,犹如每年的七夕,尽管会相会,却依然存在着距离与隔阂。
整首诗以哀伤的基调流露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命运无常的感叹,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微云淡河汉,庭树鸦栖。
- 描述夜空中淡淡的云与银河,庭院中的乌鸦栖息,营造出寂静的氛围。
-
红烛点尽深闺。
- 红烛燃尽,暗示夜晚的结束,深闺中的女子对爱情的思念。
-
年年一度美人怨,人间天上相思。
- 每年七夕,女子因分离而感到怨恨,表达了人间与天上对爱情的共同思念。
-
西风拜花下,叹秋生凉早,夜短来迟。
- 描绘秋天的西风与花瓣,感叹秋天来得太早,夜晚逐渐变短。
-
痴心送巧,做双星仍是分离。
- 送走牛郎织女,即便是双星也难以相聚,表现了爱情的无奈。
-
桥上问谁先往,瓜果到如今,应换佳期。
- 在桥上询问谁先走,暗示期待的情感,瓜果的丰收也提醒时间的流逝。
-
谁信桑田千变,仙家作梦,才过些时。
- 质疑世事的变迁,像仙人梦境般不真实,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一般命薄,料长生有个人知。
- 表达对命运的感叹,暗示只有一人知晓长生的秘密。
-
笑闲心休管,鸳鸯帐底,月挂蛛丝。
- 放下心事,鸳鸯帐下,月光如丝般挂在蛛网上,营造出一种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河汉”,生动形象。
- 拟人:西风“拜花”,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微云淡河汉,庭树鸦栖”,对称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七夕的夜晚,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揭示了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河:象征着遥远与无法触及的爱情。
- 红烛:象征着短暂与热烈的情感。
- 西风:暗示秋天的来临与时间的流逝。
- 桥:象征着相会与分离的界限。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微云淡河汉”中“河汉”指的是哪个天体?
- A. 太阳
- B. 月亮
- C. 银河
- D. 星星
-
诗中提到的“佳期”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七夕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痴心送巧,做双星仍是分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
- B. 失落
- C. 愉悦
- D. 愤怒
答案
- C. 银河
- B. 七夕节
- 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牛郎织女》:描绘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传统诗词。
- 《鹊桥仙》:同样以七夕为题材,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忧伤。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长干行》: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期盼,但李白更为豪放,赵熙则更显细腻与婉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华》
- 《古典诗词鉴赏》
- 《七夕文化与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