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 其五》
时间: 2025-01-21 03:14: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诗七首 其五
作者:张翥 〔元代〕
陇坂何崎岖,行人且复止。
直上望晴川,遥遥忆乡里。
流离肝肠断,悲歌不能已。
一身已遐征,永念同室子。
何殊转蓬科,随风四散起。
虽得同根生,不得同根死。
吾洒古今泪,多于陇头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行走在崎岖陇坂上的人,因路途艰难而停下脚步,向远方的晴川凝望,思念着故乡。流离的生活使他肝肠寸断,悲伤的歌声无法停止。他的身躯已经远离了故乡,永远惦念着同室的亲人。生活的无奈使他像风中飘荡的蓬草,四散无定。虽然与亲人有着同根的血缘,但却无法共生共死。他流下的泪水,古今加起来,已经多于陇头的溪水。
注释
- 陇坂:陇山的坡道,引申为艰难的道路。
- 崎岖:形容道路不平坦,行走困难。
- 晴川:晴朗的河流,象征着希望和故乡的美好。
- 流离:因战争或其他原因而四处漂泊,生活不定。
- 肝肠断:形容极度悲伤,内心如同肝肠断裂。
- 遐征:远行,远离故乡。
- 同室子:同住一室的人,通常指亲人。
- 转蓬:指随风飘荡的蓬草,形象地表达了无根漂泊的状态。
- 洒古今泪:流下的泪水,古往今来,表达了长久的悲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以情感真挚和语言清新而著称。在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借诗抒发个人的悲苦与思乡之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可能因战乱或其他原因而流离失所,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诗中饱含着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杂诗七首 其五》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深刻的作品。诗的开头以“陇坂何崎岖”引入,立即将读者置于一个崎岖的环境中,表现出行人的艰辛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直上望晴川”这一意象,展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晴川的美好与行人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诗中“流离肝肠断,悲歌不能已”一句,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流离失所生活的深切感受,悲伤的歌声仿佛永无止境,表达了无尽的思念与哀痛。“一身已遐征,永念同室子”则强调了与亲人的隔离与惦念,使人更加体会到漂泊者的无奈与孤独。
后四句通过转蓬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生活的无常与漂泊的状态,尽管同根生,却不能同根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命运的无常与悲凉。“吾洒古今泪,多于陇头水”则是全诗的高潮,揭示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动人。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陇坂何崎岖:描绘了行走的艰难,设置了悲伤的基调。
- 行人且复止:行人因疲惫而停下,体现出对前路的无奈。
- 直上望晴川:向远方眺望,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
- 遥遥忆乡里:思念的情感更加深沉。
- 流离肝肠断:流离的生活使人痛苦不堪。
- 悲歌不能已:悲伤的歌声无法停止,表达了无尽的哀痛。
- 一身已遐征:行者已远离故乡,强调孤独。
- 永念同室子:永远惦念着与自己同住的亲人。
- 何殊转蓬科:流离的状态与蓬草随风飘荡相似。
- 随风四散起:无根漂泊的状态,增加了无奈感。
- 虽得同根生:强调血缘关系。
- 不得同根死:尽管有血缘,却无法共存,揭示悲剧。
- 吾洒古今泪:流下的泪水,古往今来。
- 多于陇头水:泪水的数量超过陇头的溪水,痛苦无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流离生活比作转蓬,表现漂泊无定的状态。
- 对仗: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泪水多于陇头水,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悲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和亲情为主题,表达了漂泊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亲人的无尽牵挂,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分析
- 陇坂: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曲折。
- 晴川:代表着美好的故乡和希望。
- 转蓬:象征着无根漂泊的状态,寄托着对命运的无奈。
- 泪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张翥生活的时代是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诗中“流离肝肠断”的意思是?
A. 非常快乐
B. 内心极度悲伤
C. 对未来充满希望
D. 对生活很满意 -
“转蓬”在诗中比喻什么?
A. 亲情
B. 乡愁
C. 漂泊无定的生活
D. 自由
答案
- C. 元代
- B. 内心极度悲伤
- C. 漂泊无定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王之涣):描绘了行旅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杂诗七首 其五》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静谧的夜晚情景,后者则在艰难的旅途中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