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永宁墅小园独坐,寄上王相公》

时间: 2025-01-25 18:10:36

东阁一何静,莺声落日愁。

夔龙暂为别,昏旦思兼秋。

蕙草出篱外,花枝寄竹幽。

上方传雅颂,七夕让风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春永宁墅小园独坐,寄上王相公
东阁一何静,莺声落日愁。
夔龙暂为别,昏旦思兼秋。
蕙草出篱外,花枝寄竹幽。
上方传雅颂,七夕让风流。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晚春的季节,我独自坐在永宁的别墅小园中,想要把这份思念寄给王相公。东阁是如此的宁静,黄莺的鸣叫伴着落日让我感到忧愁。夔龙(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暂时离去,晨昏之间我思念的情感与秋天的相思交织在一起。蕙草从篱笆外伸出,花枝则依偎在竹子旁边。远处传来优雅的歌声,七夕的节日使得风流更加动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阁:指东边的楼阁,象征宁静和美好的环境。
  • 莺声:指黄莺的叫声,常用来表达春天的气息。
  •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离别和思念。
  • 蕙草:一种香草,常用于比喻高雅的情感。
  •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爱情和团聚。

典故解析:

  • 七夕: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的情人节,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期盼。
  • 蕙草: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晚春,诗人独自坐在小园中,感受到春天的离去和即将到来的夏秋之交,心中充满了思乡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严谨,韵律和谐,通过描绘宁静的环境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开头的“东阁一何静”描绘出一个幽静的环境,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安详。而“莺声落日愁”则将这种宁静与忧愁结合,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接下来的“夔龙暂为别”引入了离别的意象,暗示着对友人的思念,也可以理解为对过往的追忆。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蕙草出篱外”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延续,而“花枝寄竹幽”则传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后一句“上方传雅颂,七夕让风流”将个人情感与传统文化结合,突显出对友谊和爱情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显示出唐代诗人的高超技艺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阁一何静:描绘东边楼阁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2. 莺声落日愁:黄莺的鸣叫伴随着落日,带来忧愁的情绪。
  3. 夔龙暂为别:暗示离别的痛苦,夔龙的离去象征着失去。
  4. 昏旦思兼秋:晨昏交替,思念的情感与秋天的思绪交织。
  5. 蕙草出篱外:自然的生机,象征着高洁的情感。
  6. 花枝寄竹幽:花枝依偎在竹子旁,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上方传雅颂:传递优雅的歌声,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8. 七夕让风流:七夕节让情感变得更加动人,传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夔龙暂为别”,将神兽用作离别的象征。
  • 拟人:如“花枝寄竹幽”,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折射出唐代文人对生活、友情与爱情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阁:宁静与美好。
  • 莺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 夔龙:离别与思念。
  • 蕙草:高洁的品质。
  • 花枝: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东阁”指的是什么? A. 西边的楼阁
    B. 东边的楼阁
    C. 南边的楼阁
    D. 北边的楼阁

  2. “蕙草出篱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离别的痛苦

  3. “七夕”代表什么? A. 春天的节日
    B. 情人节
    C. 诗人的生日
    D. 冬天的节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钱起与王维的作品对比。王维的诗往往更具禅意,而钱起则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上更为突出。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