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军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26:45

锻铁作佩刀,磨石为箭镞。

中军把辕门,前竖十丈纛。

朝上芦沟桥,夕次泃河曲。

超乘既誇勇,骋马复齐足。

男儿不封侯,百年同视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锻铁作佩刀,磨石为箭镞。
中军把辕门,前竖十丈纛。
朝上芦沟桥,夕次泃河曲。
超乘既誇勇,骋马复齐足。
男儿不封侯,百年同视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将士们的铸刀和磨箭,表现出他们的武器与决心。中军把守着辕门,前面竖起十丈高的军旗。早上出发到芦沟桥,傍晚则驻扎在泃河曲。士兵们勇敢豪迈,骑马奔驰,脚力也不相上下。男子汉如果不能封侯,百年之后也不过是尸体一具。

注释:

字词注释:

  • 锻铁:用锻造的铁,指制成武器的材料。
  • 佩刀:佩戴的刀,通常指武士的武器。
  • 箭镞:箭头,箭的尖端部分。
  • 辕门:车马的出入之处,这里引申为军队的阵地。
  • 十丈纛:十丈高的军旗,象征着军队的气势。
  • 芦沟桥: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地点,作为行军的标志。
  • 泃河曲:指的是泃河的弯道,作为驻扎的位置。
  • 超乘:指骑马的将士,表现出勇猛。
  • 封侯:指被封为侯爵,象征荣耀和地位。
  • 同视肉:形容男子汉的豪情,即使没有荣耀,仍然视死如归。

典故解析:

  • 芦沟桥: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地点,这里可能隐喻着战斗的紧迫感。
  • 封侯:古代士人追求的荣华富贵,这里强调了对荣华的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著称,作品多反映战争和士人的豪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战乱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士人勇敢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表现了对国家和同胞的忠诚。

诗歌鉴赏:

《前出军五首其二》是一首充满战斗气息的诗,展现了士兵们的豪情和对战争的坚定信念。诗的开头便以“锻铁作佩刀,磨石为箭镞”展示了将士们准备武器的场景,给人一种紧张而激昂的感觉。接着通过描绘中军把守辕门和高耸的军旗,增强了军队的气势,仿佛在告诉读者,战斗即将来临。

“朝上芦沟桥,夕次泃河曲”则描绘了士兵们的行军路线,表现出他们的英勇和果敢,展现了士人对使命的忠诚。接下来的“超乘既誇勇,骋马复齐足”更是突出了士兵们的勇气和骏马的敏捷,充满了动感。

最后两句“男儿不封侯,百年同视肉”则是诗的高潮,表达了士人对功名的看淡和对生死的无畏。无论是否能获得荣华富贵,男子汉的气概依旧存在。这种气概令人敬佩,正是对生命和理想的坚定追求,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锻铁作佩刀:表现士兵们的准备和决心,象征着力量。
  2. 磨石为箭镞:进一步说明武器的精良,显示战斗的迫切性。
  3. 中军把辕门:强调军队的防守,展现战略的重要性。
  4. 前竖十丈纛:军旗的高耸象征着士气,增强了战斗氛围。
  5. 朝上芦沟桥:时间的流逝,表明行军的艰辛。
  6. 夕次泃河曲:表现士兵们的坚持与努力,暗示战斗的持续。
  7. 超乘既誇勇:强调骑士们的勇敢,象征着将士的无畏精神。
  8. 骋马复齐足:展现士兵们的快速和灵活,体现战斗的激烈。
  9. 男儿不封侯:对功名的淡泊,表现了士人的豪情。
  10. 百年同视肉:强调生死观,表现出对生命的无畏和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锻铁作佩刀,磨石为箭镞”,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如“百年同视肉”,通过形象化的表达,传达了对生死的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士兵们准备和战斗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对功名的淡泊和对生命的无畏,表现了作者对男子汉气概的赞美,传达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佩刀:象征武力和勇气。
  • 箭镞:象征战斗的准备和决心。
  • 军旗:象征士气和团结。
  • 芦沟桥与泃河曲:象征行军的艰难与坚持。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战争的场面,也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展现了忠诚、勇敢和对家国的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锻铁作佩刀”象征什么? a) 和平
    b) 力量
    c) 财富

  2. “男儿不封侯,百年同视肉”的意思是?
    a) 追求功名
    b) 视死如归
    c) 享受生活

  3. 诗中提到的“芦沟桥”是指?
    a) 和平的地方
    b) 战斗的地点
    c) 休息的地方

答案:

  1. b) 力量
  2. b) 视死如归
  3. b) 战斗的地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的诗作,表达了边塞将士的豪情。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描写了壮志未酬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前出军五首其一》:同样表现出士人豪情,但更侧重于对战争的思考。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作品,表达了对战斗的豪情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思考,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情怀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