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 其四》

时间: 2025-01-10 22:42:30

出郭来差远,凭高望独深。

江分神禹迹,海见鲁连心。

密竹藏金像,回流灌石林。

拟寻幽绝处,却诵《白头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郭来差远,凭高望独深。
江分神禹迹,海见鲁连心。
密竹藏金像,回流灌石林。
拟寻幽绝处,却诵白头吟。

白话文翻译:

走出城郭,远道而行,依靠高处眺望,景色深远而独特。
江水分流,留下了神话中禹王的足迹,海面上展现了鲁连的情怀。
浓密的竹林中隐藏着金色的雕像,回流的溪水滋润着石林。
想要寻觅那幽静绝美的地方,却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了《白头吟》。

注释:

  • :城墙外的地方,指城市的外围。
  • 凭高:依靠高处,指登上高地观察。
  • 神禹:指大禹,古代治水英雄,意指他的事迹。
  • 鲁连:指鲁连,历史上的智者,象征高尚的情操。
  • 密竹:浓密的竹林。
  • 金像:金色的雕像,象征珍贵的事物。
  • 白头吟:古诗,表达白头之时的情感,常指爱情或人生的感慨。

典故解析:

  • 神禹:大禹是中国古代治水的英雄,代表着智慧和担当。
  • 鲁连:鲁连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和谋士,象征忠贞与高洁的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浚,明代诗人,生平和创作活动较少为人知,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哲理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主观情感。

创作背景:

《焦山 其四》创作于诗人游历焦山时,表达了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焦山的自然美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开头两句“出郭来差远,凭高望独深”描绘了诗人走出城市,登高望远的情景,表现了对广阔天地的向往。接下来的“江分神禹迹,海见鲁连心”则通过历史典故,赋予自然景观以文化深度,显示出诗人与历史的对话,以及他对英雄事迹的敬仰。

“密竹藏金像,回流灌石林”进一步描绘了焦山的奇特地貌和幽静环境,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而最后一句“拟寻幽绝处,却诵白头吟”,则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白头吟的吟诵不仅是对爱情的回忆,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珍惜。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郭来差远:走出城郭,路径遥远,表现了离开城市的决心。
  • 凭高望独深:站在高处,远望景色深远而独特,体现了诗人的开阔视野。
  • 江分神禹迹:江水分流,留下了大禹的足迹,表现对历史的追溯。
  • 海见鲁连心:海面上展现了鲁连的情怀,表现诗人对忠贞情操的赞美。
  • 密竹藏金像:浓密的竹林中隐藏着金色雕像,暗示珍贵而隐秘的事物。
  • 回流灌石林:溪水流回,滋润石林,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 拟寻幽绝处:想要寻觅宁静绝美的地方,表达追求宁静的愿望。
  • 却诵白头吟:反而吟诵《白头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相结合,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对仗:如“江分神禹迹,海见鲁连心”,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通过“回流灌石林”等描写,使自然景观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焦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历史的敬仰,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展现出一种超脱和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城市的喧嚣与束缚。
  • :象征着视野的开阔与心灵的自由。
  • :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变迁。
  • :象征着情感的广阔和深邃。
  • 密竹:象征着隐秘与珍贵的事物。
  • 白头吟:象征着人生的感悟与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神禹”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孟子
    B. 大禹
    C. 孙子

  2. “回流灌石林”中的“回流”指的是: A. 河水流向
    B. 溪水的循环
    C. 风的回旋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A. 夸张
    B. 对仗
    C. 拟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的思乡情感,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 《明代诗人杜浚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