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李子馀过彬公兰若
盛时泰 〔明代〕
讲堂丛竹旧,相忆对香烟。
萚谢莺啼后,苔生燕乳前。
浮生看逝水,湿泪落空筵。
独有诗名在,应知满大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旧时讲堂的情景,竹林依旧,令人怀念当年一起对坐品茗的时光。听到黄莺鸣叫的声音已经消逝,青苔在燕子筑巢的位置悄然生长。人生如同流逝的水一般,眼泪不自觉地洒落在空荡的酒席上。唯有诗名仍然存在,想必在天地之间永存不灭。
注释
- 讲堂:指的是古代读书的场所。
- 丛竹:茂密的竹子,表示环境幽静。
- 香烟:指的是茶烟或香烟,象征着闲适、宁静的生活。
- 萚谢:指的是黄莺的鸣叫声停止。
- 燕乳:燕子筑巢的地方,象征温暖的家。
- 浮生:意指短暂的生命。
- 空筵:指空荡荡的席子,象征着孤独和失落。
- 大千:指的是广阔的世界,寓意诗名的广泛流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盛时泰,明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才华横溢,游历名山大川,广泛接触文人雅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景物与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盛时泰与好友李子馀相聚后,畅叙往事之际,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林、黄莺、青苔等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流逝的感悟。开头两句以“讲堂丛竹旧”引入,勾勒出一幅静谧的读书环境,增添了诗的怀旧气氛。接下来的“萚谢莺啼后”,则暗示了美好时光的逝去,让人感到一丝惆怅。诗中的“浮生看逝水”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人生如水,不可逆转。最后一句“独有诗名在”,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永恒价值的坚信,尽管世事如梦,但诗歌能够超越时空,永存于世。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切入点,情感深邃而细腻,体现了盛时泰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既有对友人相聚的美好回忆,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讲堂丛竹旧:讲堂里依旧是那片竹林,象征着过去的时光与美好回忆。
- 相忆对香烟:怀念与友人一起对坐时的情形,茶烟袅袅,令人神往。
- 萚谢莺啼后:黄莺的鸣叫声已经消逝,象征着青春的逝去。
- 苔生燕乳前:青苔在燕子筑巢的位置生长,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浮生看逝水:人生如浮云,如逝水一般,短暂而易逝。
- 湿泪落空筵:因怀念往昔而流下的泪水,落在空荡的酒席上,彰显孤独之感。
- 独有诗名在:唯有诗歌的名声得以流传,超越了时间的束缚。
- 应知满大千:诗名在广袤的世界中应当被知晓,强调了文学的永恒与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逝水”,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
- 对仗:如“讲堂丛竹旧”与“相忆对香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黄莺与青苔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歌作为永恒艺术形式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清静、坚韧。
- 黄莺:代表青春与生命的美好。
- 青苔:象征岁月的流逝与冷清。
- 泪:表现情感的真挚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盛时泰
- C.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空筵”指的是什么?
- A. 空的酒席
- B. 空的房间
- C. 空的竹林
-
“浮生看逝水”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 A. 生命的短暂
- B. 友谊的珍贵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
- 《春江花月夜》:强调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结合,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