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涧鱼游碧藻,寒莎蛩响千林。
西社归因卖畚,东邻出为修琴。
白话文翻译:
在曲折的涧水中,鱼儿在碧绿的水草间游弋,寒冷的莎草丛中,蟋蟀在千林间鸣叫。西边的村社因为卖锄头而归来,东边的邻居则出来修理琴弦。
注释:
字词注释:
- 曲涧:弯曲的小溪。
- 碧藻:绿色的水草,常生于水中。
- 寒莎:寒冷的莎草,指长在湿地的草本植物。
- 蛩:蟋蟀,常在秋天鸣叫的昆虫。
- 西社:西边的村社。
- 卖畚:卖锄头,这里指农民在村社的活动。
- 修琴:修理乐器,暗指音乐活动。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不是直接引用某个典故,但其意境反映了明代农民的生活场景和自然环境。诗中所表现的平和与宁静的田园生活,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盛时泰(明代)是一位在当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的和谐。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城山六言四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诗的开头以“曲涧鱼游碧藻”引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边景象,水草青翠,鱼儿悠游,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寒莎蛩响千林”,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景象,蟋蟀的鸣叫增添了秋天的韵味,展现了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律动。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人事活动,“西社归因卖畚,东邻出为修琴”,描绘了村民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田园生活的朴素与和谐。诗人通过对比,突显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交融,显示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情景交融,简洁而富有意境,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涧鱼游碧藻:在弯曲的小溪中,鱼儿在绿色的水草间游弋,描绘出水流的柔和与生命的活泼。
- 寒莎蛩响千林:寒冷的莎草丛中,蟋蟀在树林中鸣叫,表现出秋天的气息与生机。
- 西社归因卖畚:西边的村社因卖锄头而归,展现出农村的劳动生活。
- 东邻出为修琴:东边的邻居出来修理琴弦,反映了人们在辛勤生活之外,也不忘享受音乐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曲涧”与“寒莎”,“西社”与“东邻”,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水草、蟋蟀、村社、琴声等意象,营造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乡村宁静生活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涧:象征着自然的灵动和生命的活力。
- 碧藻:代表着清澈与生机,水草的绿意传达了自然的美好。
- 寒莎:传达出秋天的凉意和丰收的季节。
- 蛩:象征着乡村的宁静与生活的节奏。
- 西社与东邻:展示了农村社区的团结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曲涧”指的是: A. 一条直流的小溪
B. 一条弯曲的小溪
C. 一条深邃的河流
D. 一条干枯的河床 -
“寒莎蛩响千林”中的“蛩”指的是: A. 蝉
B. 蟋蟀
C. 青蛙
D. 鸟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自然的无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盛时泰的《城山六言四首》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注重表现内心的宁静与哲思,而盛时泰则侧重于描绘乡村的生活场景与人事活动,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各自对自然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盛时泰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