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心内常搜己过》

时间: 2025-01-25 04:19:17

心内常搜己过,口中不说他非。

世人为处我无为。

乞食街前不耻。

日日饱餐玉蕊。

时时烂饮刀圭。

一朝引出化生儿,方显道家活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心内常搜己过
作者: 马钰 〔元代〕
心内常搜己过,口中不说他非。
世人为处我无为,乞食街前不耻。
日日饱餐玉蕊,时时烂饮刀圭。
一朝引出化生儿,方显道家活计。

白话文翻译:

内心常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口中却不说他人的不是。
世人为了我而无所作为,乞讨食物在街前也不觉得羞耻。
日复一日地吃着美味的饭菜,时时刻刻地饮用美酒。
一旦引出化生的儿子,才显现出道家的生存之道。

注释:

  • 心内常搜己过:心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过错。
  • 口中不说他非:嘴里不去指责他人。
  • 乞食街前不耻:在街上乞讨食物也不感到羞耻。
  • 日日饱餐玉蕊:每天都吃到美味的饭菜。
  • 时时烂饮刀圭:时时刻刻都在享用美酒。
  • 化生儿:指代道家所说的“化生”的孩子,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变化。

典故解析:

  • 道家活计:道家认为,顺应自然、反思自我、简朴生活是其生存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钰,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擅长道教文化与诗词创作,作品多反映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反思自我与世人的关系,表达对道家哲学的理解与追求。

诗歌鉴赏:

马钰的《西江月·心内常搜己过》蕴含着深刻的道家哲学思想,在反思自我的过程中,诗人强调内心的自省和口中的沉默,表现出一种谦卑和淡泊的态度。诗中提到的“乞食街前不耻”,似乎在讽刺世俗的价值观,强调了内心的富足与否并不在于外在的物质,而在于自我内省的能力。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日日饱餐玉蕊,时时烂饮刀圭”描绘了一种生活的享受,虽是享乐,但也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视。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恰恰体现了道家的和谐理念: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寻求平衡。

最后一句“一朝引出化生儿,方显道家活计”,则是对道家思想的升华,表明真正的智慧在于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与自我超越的境界。整体上,诗歌通过自省与享乐的对比,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深邃与生活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内常搜己过:反思自我,警醒自我。
  • 口中不说他非:保持谦逊,不批评他人。
  • 世人为处我无为:对外界的无所作为表示淡然。
  • 乞食街前不耻:强调内心的自信与不在乎外界评价。
  • 日日饱餐玉蕊: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 时时烂饮刀圭:享受生活的同时,保持道家风范。
  • 一朝引出化生儿:生命的延续与变革在于内心的觉悟。

修辞手法

  • 使用对仗手法,如“日日饱餐玉蕊,时时烂饮刀圭”,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化生儿”代表生命与道理的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自省与反思,揭示了道家思想中的谦逊与自得,探讨了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强调内心的富足与自我超越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心内:象征内心的自省。
  • 乞食:代表对物质的看淡与生存的坚韧。
  • 玉蕊:比喻生活的美好与享受。
  • 刀圭:象征美酒,体现生活的奢华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马钰的诗中提到“乞食街前不耻”,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A. 在街上乞讨食物感到羞耻
    B. 在街上乞讨食物不感到羞耻
    C. 在街上乞讨食物很容易

  2. 诗中提到的“化生儿”象征什么? A. 道家哲学的智慧
    B. 生活的享受
    C. 自我反省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 王维的《竹里馆》:探讨生活的淡泊与超然。

诗词对比

  • 马钰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内心的自省与自然的和谐,但马钰更多地融入了道家的哲学,强调生与道的关系,而陶渊明则更关注个人的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家哲学与中国古代诗歌》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