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隔屋桃花暖斗妆,好风时有过墙香。满园芳草无人种,何事春来特地长。
白话文翻译:
隔壁的桃花在温暖的春风中争艳,好风不时送来墙那边的花香。满园的芳草无人种植,为何春天一来就特别茂盛。
注释:
- 隔屋:隔壁的房屋。
- 暖斗妆:形容桃花在温暖的春风中争艳。
- 好风:和煦的风。
- 过墙香:风将花香吹过墙来。
- 芳草:香草,这里指茂盛的草。
- 何事:为什么。
- 特地长:特别茂盛地生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首《春日偶题四首》是他在春日里偶然有感而作,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力旺盛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春日里偶然看到隔壁的桃花和满园的芳草,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因而有感而发。诗中通过对桃花和芳草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命力旺盛的赞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对桃花和芳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首句“隔屋桃花暖斗妆”,用“暖斗妆”形容桃花在春风中的娇艳,生动传神。次句“好风时有过墙香”,以风为媒介,将桃花的香气传递过来,增添了诗的意境。后两句“满园芳草无人种,何事春来特地长”,则通过对芳草的描写,表达了春天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以及对这种生命力的赞叹。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隔屋桃花暖斗妆:这句诗描绘了隔壁房屋的桃花在温暖的春风中争艳,用“暖斗妆”来形容桃花的娇艳,形象生动。
- 好风时有过墙香:这句诗通过风的媒介,将桃花的香气传递过来,增添了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桃花香气的喜爱。
- 满园芳草无人种:这句诗描绘了满园的芳草,无人种植却自然生长,表达了春天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 何事春来特地长:这句诗通过对芳草的描写,表达了春天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以及对这种生命力的赞叹。
修辞手法:
- 拟人:“暖斗妆”将桃花拟人化,形容其在春风中争艳。
-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桃花和芳草,抒发了诗人对春天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命力旺盛的赞叹。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对桃花和芳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命力旺盛的赞叹。
意象分析: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 芳草:象征春天的生机和自然规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暖斗妆”形容的是什么? A. 桃花 B. 芳草 C. 春风 D. 花香
-
诗中“好风时有过墙香”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桃花的喜爱 B. 诗人对芳草的喜爱 C. 诗人对春风的喜爱 D. 诗人对花香的喜爱
-
诗中“满园芳草无人种”表达了什么? A. 春天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B. 诗人对人工种植的赞美 C. 诗人对芳草的厌恶 D. 诗人对春天的失望
答案:1. A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通过对春天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对比:
- 张耒《春日偶题四首》与杜甫《春望》:两者都以春天为背景,但张耒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耒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