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5:21: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事二首 其一 作者:张耒 〔宋代〕
投老益无趣,误为世尘婴。 飘然欲脱去,疲弱安能耕。 始谋苦不臧,妄欲事功名。 中路两不可,徬徨始嗟惊。 回辙怆已晚,悠悠事遄征。 万物各有求,我生安得宁。
白话文翻译:
到了老年更加无趣,误入了世俗的纷扰。 我飘然想要脱离,但疲弱的身体怎能耕作? 起初的计划苦于不善,妄想追求功名。 中途两头不靠,开始彷徨叹息。 回头看已晚,事情急速推进。 万物各有追求,我的一生怎能安宁?
注释:
- 投老:到了老年。
- 世尘婴:被世俗所困扰。
- 飘然: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
- 疲弱:身体虚弱。
- 始谋苦不臧:起初的计划苦于不善。
- 妄欲事功名:妄想追求功名。
- 中路两不可:中途两头不靠。
- 徬徨:彷徨,不知所措。
- 回辙:回头看。
- 怆已晚:感到悲伤已经晚了。
- 遄征:急速推进。
- 万物各有求:万物各有自己的追求。
- 我生安得宁:我的一生怎能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感慨,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透露出一种对功名追求的反思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投老益无趣”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老年生活的无趣感受,而“误为世尘婴”则进一步说明了他被世俗所困扰的无奈。后文通过“飘然欲脱去”和“疲弱安能耕”的对比,展现了作者想要脱离世俗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矛盾心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传达了一种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功名追求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投老益无趣,误为世尘婴。
- 表达了作者对老年生活的无趣感受,以及被世俗所困扰的无奈。
-
飘然欲脱去,疲弱安能耕。
- 展现了作者想要脱离世俗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矛盾心理。
-
始谋苦不臧,妄欲事功名。
- 反思了起初的计划不善,以及对功名追求的妄想。
-
中路两不可,徬徨始嗟惊。
- 描述了中途两头不靠的彷徨和叹息。
-
回辙怆已晚,悠悠事遄征。
- 表达了回头看已晚的悲伤,以及事情急速推进的无奈。
-
万物各有求,我生安得宁。
- 总结了万物各有追求,而自己一生难以安宁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飘然欲脱去”和“疲弱安能耕”的对比,展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 反问:“我生安得宁”一句,通过反问加强了感慨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通过对老年生活的无趣感受、对功名追求的反思,以及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意象分析:
- 投老:象征着老年生活的无趣。
- 世尘婴:象征着被世俗所困扰。
- 飘然:象征着想要脱离世俗的轻松自在。
- 疲弱:象征着无力改变现状的身体状态。
- 功名:象征着世俗的追求。
- 徬徨:象征着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 回辙:象征着回头看已晚的悲伤。
- 遄征:象征着事情急速推进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投老益无趣”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感受?
- A. 老年生活的无趣
- B. 年轻生活的无趣
- C. 中年生活的无趣
- D. 童年生活的无趣
-
诗中“飘然欲脱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想要做什么?
- A. 脱离世俗
- B. 追求功名
- C. 耕作
- D. 旅行
-
诗中“疲弱安能耕”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状态?
- A. 身体虚弱
- B. 精神饱满
- C. 心情愉快
- D. 心情沮丧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词对比:
- 张耒《感事二首 其一》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但张耒的诗更加直接和质朴,而苏轼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