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偏是一春憔悴》
时间: 2025-01-25 04:18: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偏是一春憔悴
作者: 袁易 〔元代〕
偏是一春憔悴,被人闲赋阳台。
扇遮微雨傍墙回。花信馀寒柳外。
绣果未成双荔,打鸦摘尽新梅。
暗占胡蝶却飞来。睡起斜阳犹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春天的憔悴与无奈,作者在阳台上闲坐,微雨轻轻落下,花信仍存,但春寒依旧。双荔花尚未成熟,连新梅也已被采摘殆尽。就在这时,飞来的蝴蝶似乎暗暗占有了一丝春光。醒来时,斜阳仍然洒在身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偏:特别、恰恰。
- 憔悴:形容春天的萎靡不振。
- 闲赋:闲暇时赋诗。
- 扇遮:扇子遮挡。
- 花信:传递花开的消息。
- 绣果:指荔枝等果实。
- 暗占:偷偷地占有。
- 斜阳:夕阳,形容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胡蝶:蝶是春天的象征,通常代表着美好的事物。
- 阳台:古代文人常在阳台赋诗,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易,元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本词写于春季,作者面对春天的憔悴与自然的变迁,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惋惜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西江月·偏是一春憔悴》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憔悴与时光的流逝。开篇的“偏是一春憔悴”直接点明了主题,表露出一种无奈与哀愁。接着,作者以“被人闲赋阳台”的闲适场景,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停滞。
“扇遮微雨傍墙回”,描绘了微雨中的春意,给人以清新之感,然而“花信馀寒柳外”则透露出春寒未尽的无奈。接下来的“绣果未成双荔,打鸦摘尽新梅”更是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叹,理想中的丰盈尚未实现,而眼前的美好却已被采摘殆尽。
最后,诗人以“暗占胡蝶却飞来”抒发了对美好瞬间的珍视与渴望,似乎暗示着即使有些美好是短暂的,但也值得我们去捕捉与珍惜。结尾“睡起斜阳犹在”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惆怅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此刻唤醒了对春光的思念与珍惜。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人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偏是一春憔悴”:春天特别显得憔悴,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状态的感受。
- “被人闲赋阳台”:在阳台上闲坐,赋诗作乐,显示了一种闲适的生活。
- “扇遮微雨傍墙回”:微雨轻洒,扇子遮挡着,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花信馀寒柳外”:花开的信号仍在,但春寒依旧,暗示着春天的迟缓。
- “绣果未成双荔”:荔枝尚未成熟,象征着春天的希望尚未实现。
- “打鸦摘尽新梅”:新梅已被采摘,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失去。
- “暗占胡蝶却飞来”:蝴蝶飞来,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睡起斜阳犹在”:醒来时斜阳依旧,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状态形象化,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
- 拟人:通过“暗占胡蝶”使自然界的人性化,增加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有较好的对称性,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时间流逝的惆怅。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阳台:象征闲适与诗意生活。
- 微雨:象征柔和与细腻的情感。
- 蝴蝶:象征轻盈与美好。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春天的憔悴
- C. 对时间的珍惜
-
词中提到的“绣果”指的是什么?
- A. 荔枝
- B. 桃子
- C. 梅子
-
“暗占胡蝶却飞来”中的“胡蝶”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春天的美好
- C. 忧伤的情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春晓》 -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袁易的《西江月·偏是一春憔悴》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袁易更强调了春天的憔悴与无奈,而杜甫则表现出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