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即事》

时间: 2025-02-04 16:10:00

青荇萦丝,朱荷飘蕊。

江荭遍发轻舠舣。

可堪村笛晚悠悠,清商断送愁人耳。

紫芡撑波,红菱蔓水。

双螯八跪莼鲈美。

一生长合卧烟霞,无端蹭蹬居城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即事
作者:石洢 〔清代〕
青荇萦丝,朱荷飘蕊。江荭遍发轻舠舣。可堪村笛晚悠悠,清商断送愁人耳。紫芡撑波,红菱蔓水。双螯八跪莼鲈美。一生长合卧烟霞,无端蹭蹬居城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夏日的江南美景,青色的水草缠绕着,红色的荷花轻轻摇曳。小船在江边停靠,村子里传来的笛声悠扬动人,清商的乐声让人愁绪尽散。紫色的芡实在波上摇曳,红色的菱角在水中蔓延,鲜美的莼菜和鲈鱼令人心生向往。诗人一生都渴望与自然亲密相处,安然卧于烟霞之中,却无奈被迫留在城市中,郁郁寡欢。

注释:

  • 青荇:青色的水草。
  • 朱荷:红色的荷花。
  • 江荭:一种水生植物,像水葫芦。
  • 轻舠舣:轻轻地停靠船只。
  • 村笛:乡村的笛声。
  • 清商:清雅的音乐或乐曲。
  • 紫芡:紫色的芡实。
  • 红菱:红色的菱角。
  • 双螯八跪莼鲈美:形容美食的诱人,莼菜与鲈鱼的搭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洢,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景色的敏感描写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城市生活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城市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即事》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的词作。词的开头描绘了江南夏日的美丽景色,青色的水草与红色的荷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能听到轻轻荡漾的水声,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清凉。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村庄,村笛的悠扬声响传入耳中,仿佛带走了心中的愁苦。

这一部分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更引发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随着诗歌的推进,紫芡和红菱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莼菜和鲈鱼的美味则体现了生活的富足。最后,诗人感叹自己一生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虽然渴望卧于烟霞之中,享受山水之乐,却不得不在城市中蹉跎岁月。

整首词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对比中,展现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荇萦丝,朱荷飘蕊:描绘夏日水面上青色水草缠绕,红色荷花轻轻摇曳的美丽景象。
  2. 江荭遍发轻舠舣:水边的江荭繁茂,小船轻轻停靠,暗示宁静的乡村生活。
  3. 可堪村笛晚悠悠,清商断送愁人耳:村中悠扬的笛声和清雅的音乐让人忘却烦恼。
  4. 紫芡撑波,红菱蔓水:水面上紫色的芡实和红色的菱角相映成趣,描绘丰收的喜悦。
  5. 双螯八跪莼鲈美:莼菜与鲈鱼的美味,使人向往美好的生活。
  6. 一生长合卧烟霞:诗人希望长久地与自然相依。
  7. 无端蹭蹬居城市:无奈被迫留在城市,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诗人的情感与向往。
  • 拟人:自然景色被赋予了生命,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 对仗:如“青荇萦丝,朱荷飘蕊”展示了词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城市生活的无奈与失落。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内心的抉择与困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荇:象征生命与自然的生机。
  • 朱荷:象征美丽与丰盈。
  • 村笛:象征乡村的宁静与纯朴。
  • 莼鲈:象征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水草是什么颜色的?

    • A. 绿色
    • B. 青色
    • C. 红色
    • D. 紫色
  2. “村笛晚悠悠”的“悠悠”形容的是:

    • A. 快速
    • B. 悠长
    • C. 短暂
    • D. 嘈杂
  3. 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态度是:

    • A. 向往
    • B. 无奈
    • C. 喜欢
    • D. 忘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石洢的《踏莎行 即事》更侧重描绘日常乡村生活的细腻与美,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了心灵的豪放与自然的壮丽。两者的风格虽有不同,但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