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野外始见春物萌动》
时间: 2025-01-27 03:23: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客野外始见春物萌动 宋祁 〔宋代〕
苑路高高雪作泥,始知春信到芳蹊。 绿波水暖鱼腮骤,缥色陂长麦首齐。 万里碧云随望合,半规红日有情低。 榆牙柳目相看数,枉是回肠付解携。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苑路上,积雪融化成泥,这才意识到春天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芳香的小径。 温暖的绿波中,鱼儿活跃,腮帮子急促地动着,长长的陂塘边,麦苗整齐地生长。 万里的碧云随着视野的合拢而汇聚,半圆的红日似乎有意地低垂。 榆树和柳树的嫩芽和嫩叶相互凝视,仿佛在数着彼此的数量,无奈地回肠百转,交付了解携的情感。
注释:
- 苑路:指宫苑中的道路。
- 芳蹊:指芳香的小径。
- 鱼腮骤:形容鱼儿活跃,腮帮子急促地动。
- 缥色:淡青色。
- 陂:池塘。
- 半规红日:半圆的红日。
- 榆牙柳目:榆树和柳树的嫩芽和嫩叶。
- 回肠付解携:形容心情复杂,难以释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初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春天的喜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宋祁送客于野外时,初次见到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感慨而作。诗中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诗中“苑路高高雪作泥”一句,既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也暗示了冬天的结束。“绿波水暖鱼腮骤”和“缥色陂长麦首齐”则进一步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最后两句“榆牙柳目相看数,枉是回肠付解携”则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春景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苑路高高雪作泥:描绘了冬雪融化,道路泥泞的景象,暗示春天的到来。
- 始知春信到芳蹊:表达了诗人意识到春天已经到来的喜悦。
- 绿波水暖鱼腮骤:通过鱼儿的活跃,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 缥色陂长麦首齐:描绘了麦苗整齐生长的景象,象征春天的繁荣。
- 万里碧云随望合:以碧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慨。
- 半规红日有情低:通过红日的低垂,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
- 榆牙柳目相看数:以榆树和柳树的嫩芽和嫩叶,象征春天的生机。
- 枉是回肠付解携: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春天美景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波水暖鱼腮骤”中的“鱼腮骤”比喻鱼儿活跃。
- 拟人:如“半规红日有情低”中的“有情低”赋予红日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苑路高高雪作泥”与“绿波水暖鱼腮骤”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美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春天的喜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意象分析:
- 苑路高高雪作泥:象征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
- 绿波水暖鱼腮骤: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缥色陂长麦首齐:象征春天的繁荣和生长。
- 万里碧云随望合:象征自然美的广阔和深远。
- 半规红日有情低:象征对春天的留恋和情感。
- 榆牙柳目相看数:象征春天的生机和生命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苑路高高雪作泥”一句,暗示了什么? A. 冬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到来 C. 道路的泥泞 D. 雪的融化
-
“绿波水暖鱼腮骤”中的“鱼腮骤”比喻什么? A. 鱼儿活跃 B. 水波荡漾 C. 春天的生机 D. 温暖的绿波
-
诗中“半规红日有情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悦 B. 对离别的无奈 C. 对自然美的感慨 D. 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答案:
- B. 春天的到来
- A. 鱼儿活跃
- D. 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宋祁的《送客野外始见春物萌动》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宋祁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喜悦,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宋祁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