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昱秘校太平理掾》

时间: 2025-04-28 17:50:14

中铨覆拟下慈宸,又作东西补掾人。

去国虽逢零霰暮,过江未失杂花春。

西山气爽聊持版,白紵袍馀且制巾。

星贯文稀堪乐事,联曹鲍照藻辞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黄昱秘校太平理掾

中铨覆拟下慈宸,又作东西补掾人。 去国虽逢零霰暮,过江未失杂花春。 西山气爽聊持版,白紵袍馀且制巾。 星贯文稀堪乐事,联曹鲍照藻辞新。

白话文翻译

在朝廷的选拔中再次被任命,又要去东或西的地方担任掾吏。 离开京城时虽遇到零星的雪霰,但过江后依然是春花烂漫。 西山的空气清爽,我暂且拿着书卷,白色的细布袍子还剩下一些,可以制作头巾。 星光下的文字稀少,却是一件乐事,与同僚鲍照一起,用新颖的辞藻联句。

注释

  • 中铨覆拟下慈宸:在朝廷的选拔中再次被任命。
  • 又作东西补掾人:又要去东或西的地方担任掾吏。
  • 去国虽逢零霰暮:离开京城时虽遇到零星的雪霰。
  • 过江未失杂花春:过江后依然是春花烂漫。
  • 西山气爽聊持版:西山的空气清爽,我暂且拿着书卷。
  • 白紵袍馀且制巾:白色的细布袍子还剩下一些,可以制作头巾。
  • 星贯文稀堪乐事:星光下的文字稀少,却是一件乐事。
  • 联曹鲍照藻辞新:与同僚鲍照一起,用新颖的辞藻联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宋祁送别黄昱秘校前往太平理掾的职务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新职务的祝福,以及对离别时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黄昱秘校新职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诗中“去国虽逢零霰暮,过江未失杂花春”一句,既表达了离别时的凄凉,又预示了未来的美好。西山的清爽空气和白紵袍的余料,象征着诗人的清高和节俭。最后两句以星光下的文字和与鲍照的联句,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铨覆拟下慈宸:在朝廷的选拔中再次被任命,慈宸指朝廷。
  2. 又作东西补掾人:又要去东或西的地方担任掾吏。
  3. 去国虽逢零霰暮:离开京城时虽遇到零星的雪霰,暮指傍晚。
  4. 过江未失杂花春:过江后依然是春花烂漫。
  5. 西山气爽聊持版:西山的空气清爽,我暂且拿着书卷。
  6. 白紵袍馀且制巾:白色的细布袍子还剩下一些,可以制作头巾。
  7. 星贯文稀堪乐事:星光下的文字稀少,却是一件乐事。
  8. 联曹鲍照藻辞新:与同僚鲍照一起,用新颖的辞藻联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去国虽逢零霰暮,过江未失杂花春”中的“去国”与“过江”,“零霰暮”与“杂花春”。
  • 比喻:如“星贯文稀堪乐事”中的“星贯”比喻文字稀少却有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新职务的祝福,以及对离别时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零霰:象征离别时的凄凉。
  • 杂花春:象征未来的美好。
  • 西山气爽:象征诗人的清高。
  • 白紵袍:象征诗人的节俭。
  • 星贯文稀:象征文字的深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去国虽逢零霰暮”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凄凉 C. 平静 D. 愤怒

  2. “过江未失杂花春”一句预示了什么? A. 离别 B. 悲伤 C. 美好未来 D. 困境

  3. 诗中提到的“联曹鲍照藻辞新”是指什么? A. 与鲍照一起写新诗 B. 与鲍照一起讨论新政策 C. 与鲍照一起制作新衣 D. 与鲍照一起赏花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离别的哀愁。
  • 杜甫《送友人》: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宋祁的《送黄昱秘校太平理掾》都以送别为主题,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离别的哀愁,而宋祁的诗则更多展现了未来的美好和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作,对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介绍。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有助于理解宋祁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