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寂寥春花尽,岑蔚夏阴稠。舌反禽稀弄,头昂麦并秋。直宜处台榭,稍欲厌巾鞲革换巾。可待蒲葵直,思从谢傅游。
白话文翻译:
春天花朵凋零,四周寂静无声,夏天的树荫却愈发浓密。鸟儿因为季节的变化而减少了鸣叫,麦田里的麦穗已经成熟,仿佛秋天提前到来。在这样的环境中,最适合待在高高的楼台上,渐渐地,连头巾都感到厌倦,想要换成更轻便的巾帽。或许不久后,就可以手持蒲葵扇,像谢安那样悠闲地游走。
注释:
- 寂寥:寂静无声。
- 岑蔚:形容树木茂盛,树荫浓密。
- 舌反禽稀弄:鸟儿因为季节变化而减少了鸣叫。
- 头昂麦并秋:麦穗成熟,仿佛秋天提前到来。
- 台榭:高高的楼台。
- 巾鞲革换巾:头巾换成更轻便的巾帽。
- 蒲葵直:手持蒲葵扇。
- 谢傅:指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其悠闲的生活方式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春夏交替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宋祁感受到春夏交替的季节变化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夏交替时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作者的情感变化。首句“寂寥春花尽”,以春天的凋零为起点,引出夏天的浓密树荫,形成鲜明的对比。中间两句通过对鸟鸣和麦穗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季节的转换。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高台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渴望,体现了宋祁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寥春花尽”:春天花朵凋零,四周寂静无声。
- “岑蔚夏阴稠”:夏天的树荫愈发浓密。
- “舌反禽稀弄”:鸟儿因为季节变化而减少了鸣叫。
- “头昂麦并秋”:麦穗成熟,仿佛秋天提前到来。
- “直宜处台榭”:在这样的环境中,最适合待在高高的楼台上。
- “稍欲厌巾鞲革换巾”:渐渐地,连头巾都感到厌倦,想要换成更轻便的巾帽。
- “可待蒲葵直”:或许不久后,就可以手持蒲葵扇。
- “思从谢傅游”:像谢安那样悠闲地游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春花凋零与夏阴浓密的对比,突出了季节的变化。
- 拟人:将头巾拟人化,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渴望。
- 象征:蒲葵扇象征着悠闲的生活。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夏交替时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春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凋零则暗示着季节的更替。
- 夏阴:浓密的树荫,象征着夏天的繁盛与宁静。
- 麦穗:成熟的麦穗,象征着丰收与季节的转换。
- 蒲葵扇:象征着悠闲与自在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寂寥春花尽”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岑蔚夏阴稠”中的“岑蔚”形容的是什么? A. 花朵 B. 树荫 C. 鸟鸣 D. 麦穗
- 诗中提到的“谢傅”是指谁? A. 谢灵运 B. 谢安 C. 谢朓 D. 谢道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秋天山居的宁静与美丽,与宋祁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意境。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宋祁的这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宋祁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