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章和甫钓亭放言
斩木开亭,却倚石壁。
寒潭百雷,古木千尺。
观鱼乐而相忘,听鸟啼而自得。
去而之京洛之间数年,犹常梦崭岩之石。
白话文翻译:
我砍伐树木开辟了这个钓鱼的小亭子,亭子依靠着陡峭的石壁。
寒潭中雷声轰鸣,古树高耸入云。
我在这里看鱼,乐而忘忧;听鸟啼鸣,心中自得。
离开京洛之间几年,仍常梦见那崭新的岩石。
注释:
- 斩木:砍伐树木。
- 开亭:修建亭子。
- 倚:依靠。
- 寒潭:清冷的水潭。
- 百雷:形容水面波动,声势浩大。
- 古木:高大的古树。
- 观鱼:看鱼游动。
- 乐而相忘:快乐得忘记了其他事情。
- 京洛:指的是京城和洛阳,代表繁华之地。
- 崭岩之石:崭新的岩石,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观。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京洛”常用来指代当时的繁华地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都市生活的逃避。诗中的自然意象则反映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豪放,特别擅长用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隐居之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他的生活经历与政治风波使他更加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钓亭场景,呈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开篇“斩木开亭,却倚石壁”便勾勒出一个开朗的钓鱼环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后文“寒潭百雷,古木千尺”则引入自然的雄浑,表现出这种环境的壮丽与神秘。
“观鱼乐而相忘,听鸟啼而自得”展现了诗人沉浸其中的快乐,忘却了世俗的烦恼,体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去而之京洛之间数年,犹常梦崭岩之石”则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怀念,表明无论身处何地,内心对自然的热爱始终不变。这种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是对喧嚣城市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斩木开亭,却倚石壁”:描绘了诗人亲自开辟钓亭的情境,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积极参与。
- “寒潭百雷,古木千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出环境的壮丽与神秘。
- “观鱼乐而相忘,听鸟啼而自得”:强调在自然中获得的精神愉悦与内心的宁静。
- “去而之京洛之间数年,犹常梦崭岩之石”: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怀念,显示出诗人心灵深处对自然的依恋。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观鱼乐而相忘,听鸟啼而自得”,在语音上形成和谐的韵律。
- 比喻:将自然描绘成一个充满乐趣的场所,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体现了追求宁静与内心自由的情感。
意象分析:
- 亭子: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是休憩与思考的地方。
- 寒潭:代表着自然的深邃与神秘。
- 古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悠久。
- 鱼与鸟: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潭”代表什么? A. 温暖的水
B. 清冷的水潭
C. 汹涌的海洋
D. 流动的小溪 -
诗人对京洛的态度是?
A. 渴望回归
B. 无所谓
C. 充满怀念
D. 逃避现实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钓鱼》(李白):同样以钓鱼为题材,反映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 《山中杂诗》(王维):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黄庭坚更具个性化的情感,王维则更注重整体的意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相关古代诗词研究书籍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