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霄宫》

时间: 2025-01-11 17:04:41

历遍江湖几万重,岂期方到洞霄中。

山翻九锁天分山,洞彻三茅地透东。

夭矫龙蛇幢节影,晶荧日月御香风。

茫茫世上寻云汉,何必仙宫胜此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历遍江湖几万重,
岂期方到洞霄中。
山翻九锁天分山,
洞彻三茅地透东。
夭矫龙蛇幢节影,
晶荧日月御香风。
茫茫世上寻云汉,
何必仙宫胜此宫。

白话文翻译:

历经千山万水,岂料终于来到这洞霄宫中。山峰重重叠叠,宛如九道锁链分开了天地;洞宇通透,三茅之地清晰可见。夭矫的龙蛇在这里飞舞,影子摇曳;晶莹的日月伴随着香风,令人陶醉。在这茫茫的世间寻觅云汉,何必再去仙宫与此洞霄宫相比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历遍:经历、经过。
  • 江湖:指水域与山河。
  • 岂期:哪里想到。
  • 洞霄:指高空的洞府,象征仙境。
  • 九锁:形容山势重重叠叠,如同锁链。
  • 三茅:三茅山,传说中的道教名山。
  • 夭矫:形容龙蛇等生物的姿态矫健。
  • 晶荧:光彩闪烁的样子。
  • 云汉:银河,象征美好。

典故解析:

  • 三茅:三茅山为道教名山,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象征着高洁、灵动的境界。
  • 龙蛇: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力量与尊贵,蛇则相对灵活,二者结合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学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道教思想,追求超脱与自然的和谐,注重描绘自然美景。

创作背景:

《洞霄宫》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学可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及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有关,展示了他对世外桃源的渴望与对现实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洞霄宫》透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教境界的向往与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全诗结构严谨,首联以“历遍江湖”开篇,结合“岂期方到”展现了长途跋涉的惊喜与感慨,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接下来,诗人以“山翻九锁天分山”形象地描绘了洞霄宫的雄伟与神秘,仿佛让人看到了层峦叠嶂的壮阔景象。

后半部分“夭矫龙蛇幢节影,晶荧日月御香风”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洞霄宫的灵动与美丽,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最后,诗人以“茫茫世上寻云汉,何必仙宫胜此宫”总结全诗,表达了他对世俗的思考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了心灵的栖息地并不一定要在仙境之中,反而在于对自然的感悟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历遍江湖几万重:经历了无数江河湖泊,形容旅途漫长。
  • 岂期方到洞霄中:没想到终于来到了这洞霄宫。
  • 山翻九锁天分山:山峦起伏,如同九道锁链般隔开了天空。
  • 洞彻三茅地透东:洞宇通透,三茅山的景色展现在眼前。
  • 夭矫龙蛇幢节影:龙蛇在空中飞舞,影子摇曳生姿。
  • 晶荧日月御香风:日月的光辉在幽香的风中闪烁。
  • 茫茫世上寻云汉:在这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银河。
  • 何必仙宫胜此宫:何需追求仙宫,比不上这里的美妙。

修辞手法:

  • 比喻:“山翻九锁”将山形比作锁链,形象生动。
  • 拟人:“龙蛇幢节影”赋予了龙蛇以生动的姿态。
  • 对仗:如“夭矫龙蛇”和“晶荧日月”,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道教理想境界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象征旅途与人生的艰辛。
  • 洞霄宫:象征理想的境界,超脱的生活。
  • 龙蛇: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力量。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洞霄宫”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中的宫殿
    • B. 理想的境界
    • C. 普通的山水
  2. 诗中“历遍江湖几万重”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旅行经历
    • B. 诗人的心情
    • C. 江湖的景色
  3. 诗人认为“何必仙宫胜此宫”,意思是?

    • A. 仙宫比不上这里的美
    • B. 仙宫是更美的地方
    • C. 仙宫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作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怀。
  • 《庐山谣》:李白的诗作,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道教思想。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李白)与《洞霄宫》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李白更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而王学可则更注重精神上的超脱与宁静。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道教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