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怀》

时间: 2025-04-27 17:02:19

为失三从泣泪频,此身何用处人伦。

虽然日逐笙歌乐,长羡荆钗与布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失三从泣泪频,此身何用处人伦。虽然日逐笙歌乐,长羡荆钗与布裙。

白话文翻译:

因为失去了“三从”的教诲而频频流泪,这样的身体在世间有什么用呢?尽管每天追逐着笙歌的欢乐,却长久羡慕那荆钗与布裙的女子。

注释:

  • 三从:古代中国对女性的要求,指“从父、从夫、从子”,即女子一生要服从父亲、丈夫和儿子。
  • 泣泪频:频繁流泪,形容悲伤的情绪。
  • 人伦:指人际关系和道德规范。
  • 笙歌乐:指欢乐的音乐和歌唱,象征着快乐的生活。
  • 荆钗与布裙:荆钗是指未婚女子所用的发饰,布裙则是简单的衣物,这里象征着平凡、安稳的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月英为唐代女诗人,生活在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往往受到限制。她的诗歌多表现女性的苦闷与无奈,反映出她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女性的地位受到质疑,徐月英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悲伤与对传统束缚的反思。

诗歌鉴赏:

《叙怀》是一首抒发女性情感的诗,诗中流露出对传统束缚的无奈与对自由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泣泪频”引入,借以表现女性因失去“三从”而感到的痛苦,这种情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接着,诗人提到“日逐笙歌乐”,虽然生活在欢声笑语中,但内心的空虚与羡慕却是无法掩饰的。最后一句以“长羡荆钗与布裙”结束,简朴的生活象征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暗示诗人渴望逃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与真实。这种情感在唐诗中并不常见,徐月英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女性独特的视角与深刻的思考,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为失三从泣泪频:因失去“三从”的教诲,频频落泪,显现出对传统道德的执着与痛苦。
    • 此身何用处人伦:质疑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感到无所适从。
    • 虽然日逐笙歌乐:即便生活中有欢快的音乐与歌唱,内心的孤独却无法弥补。
    • 长羡荆钗与布裙:对平凡生活的羡慕,传达出对简单幸福的渴望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笙歌乐”与“荆钗与布裙”的对比,展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象征:荆钗和布裙象征了传统女性的生活状态,传达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明了对传统礼教的反思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折射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痛苦与挣扎。

意象分析:

  • :象征悲伤与无奈,反映了女性在传统束缚下的情感压抑。
  • 笙歌:象征欢乐生活的表面,却掩盖了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 荆钗与布裙:代表平凡生活的安宁与真实,体现了对简单幸福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三从”指的是什么?

      • A. 从父、从夫、从子
      • B. 自由、幸福、安宁
      • C. 笙、歌、乐
    2.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羡慕?

      • A. 豪华的生活
      • B. 荆钗与布裙的平凡生活
      • C. 追逐名利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作,反映女性情感的孤独与挣扎。
  • 诗词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也表现了女性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女性诗人研究》
  • 《唐代社会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