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录事(一作裴员外)赴饶州》
时间: 2025-04-29 01:23: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录事(一作裴员外)赴饶州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北人南去雪纷纷,
雁叫汀沙不可闻。
积水长天随远客,
荒城极浦足寒云。
山从建业千峰出,
江至浔阳九派分。
借问督邮才弱冠,
府中年少不如君。
白话文翻译:
北方人南下,雪花纷飞;
雁在滩涂沙地上叫,声响却听不见。
长河积水与天空相连,跟随这远行的客人;
荒凉的城池在极远的渡口,寒云密布。
山峦从建业拔地而起,千峰耸立;
江水到了浔阳,九条河流汇合分开。
我想问问督邮,年纪还小;
府里年轻人没有你出色。
注释:
字词注释:
- 北人:指北方人,李录事或裴员外即是北方人。
- 南去:南行,指向南方的旅程。
- 汀沙:水边的沙洲。
- 积水:指水面宽广,积聚的水。
- 长天:广阔的天空。
- 督邮:负责监督的官员。
- 弱冠:指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礼的年龄。
典故解析:
- 建业:今南京,历史上曾为东吴的都城。
- 浔阳:今江西九江,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有丰富的水文和历史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生活情感,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李录事(或称裴员外)赴饶州,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同时也描绘了北方旅客南下的情景,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悲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北方人与南方自然景观的对比。开头两句通过雪和雁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暗示着旅途中的孤独与寒意。尤其是“雁叫汀沙不可闻”,不仅刻画了景象,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接着,积水与长天的结合,形象地表达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后半部分通过山川与江流的壮丽描写,展现了南方的美丽,形成了与前面冷清的北方景象的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李录事的祝福与美好的期望。
最后两句以“借问督邮才弱冠”结束,展现了对友人才能的赞美,虽然年轻,却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才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友谊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人南去雪纷纷:描绘北方人南下的景象,雪花纷飞,暗示旅途的寒冷。
- 雁叫汀沙不可闻:雁的叫声被环境淹没,表现孤独的旅人感受。
- 积水长天随远客:水天相接,象征长途的旅程,暗示离别的无尽。
- 荒城极浦足寒云:荒凉的城镇与寒冷的云层,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 山从建业千峰出:描绘南方的秀丽山景,表现自然的壮丽。
- 江至浔阳九派分:描写江水的汇聚与分流,象征着人生的方向。
- 借问督邮才弱冠:质问督邮的年轻,表现对友人的敬仰。
- 府中年少不如君:最终以赞美结束,强调李录事的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如“积水长天”,描绘了壮丽的景色。
- 对仗:如“山从建业千峰出,江至浔阳九派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同时反映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希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人:象征着孤独的旅者。
- 雪:寒冷、离别的象征。
- 雁:友情与思念的象征。
- 山水: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皇甫冉
C. 杜甫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督邮”指的是哪个年龄段的人?
A. 十岁以下
B. 十到二十岁
C. 二十岁
D. 三十岁以上 -
“积水长天随远客”意指什么?
A. 旅途的艰难
B. 人生的短暂
C. 自然的美丽
D. 孤独的感受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友谊与人生的感慨。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y 李白:描写送别情景,表现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送李录事赴饶州》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对比:两首诗都描写送别,前者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后者则更强调友情的深厚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