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
时间: 2025-01-11 14:10: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使臣怀饯席,亚尹有前溪。
客是仙舟里,途从御苑西。
泉声喧暗竹,草色引长堤。
故绛青山在,新田绿树齐。
天秋闻别鹄,关晓待鸣鸡。
应叹沈冥者,年年津路迷。
白话文翻译:
使者在送别席上怀念往昔,亚尹的前面有一条溪流。
客人如同乘坐在仙舟中,途经的是御苑的西侧。
泉水声喧闹在阴暗的竹林间,草色引导着通往长堤的路。
故乡的绛青山依旧在,新田里绿树成行。
在秋天的天空下听到离别的鸿雁,关口的晨曦等待着鸣叫的鸡。
想必会叹息那些沉迷于迷茫的人,年年都在渡口迷失方向。
注释:
- 使臣: 这里指代送别的使者。
- 怀饯席: 怀念送别的席位。
- 亚尹: 指代郑判官,可能是他的职称或别名。
- 仙舟: 指理想境界或高雅生活。
- 泉声: 指泉水的声音。
- 沈冥者: 指迷失方向的人。
典故解析:
- 离别的鸿雁: 鸿雁常被用作离别和思念的象征,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 御苑: 指皇帝的花园,象征着荣华富贵,而“途从御苑西”则表现出高雅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在唐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风格清新脱俗,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郑判官返回河东的送别场景,表达了亲友之间的不舍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离别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送别的场景中,融入了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受。开篇用“使臣怀饯席”引出送别的场景,接着通过“客是仙舟里”的比喻,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使人倍感清雅。接下来的“泉声喧暗竹,草色引长堤”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泉水的声音与竹子的阴影相映成趣,草色的引导更是让人向往那条长堤,仿佛在引领着诗人走向远方。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故乡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诗末对“沈冥者”的叹息,深刻反映了对于人生迷茫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有着浓厚的送别情感,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使臣怀饯席: 描述送别的情景,暗示着对往昔的追忆。
- 亚尹有前溪: 通过描绘环境,突显送别的氛围。
- 客是仙舟里: 比喻诗人心境的高远,想象如同乘坐仙舟。
- 途从御苑西: 表达出诗人对归途的期待与憧憬。
- 泉声喧暗竹: 形象生动,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 草色引长堤: 通过草色引导,表现出对未来的向往。
- 故绛青山在: 对故乡的眷恋,传达出深厚的情感。
- 新田绿树齐: 描绘家乡的新景象,充满生机。
- 天秋闻别鹄: 通过鸿雁的意象,表达离别的愁绪。
- 关晓待鸣鸡: 寓意清晨的希望与期待。
- 应叹沈冥者: 反映人生的迷茫与无奈。
- 年年津路迷: 表达出对于未来的无助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客是仙舟里”将客人比作仙人,表现出高远的情感。
- 拟人: “泉声喧暗竹”将泉水的声音拟人化,增加了自然的表现力。
- 对仗: 如“天秋闻别鹄,关晓待鸣鸡”,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离别的惆怅与对故乡的眷恋,借助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
意象分析:
- 使臣: 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仙舟: 象征着理想生活与超脱。
- 泉声: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鸿雁: 象征离别与思念。
- 青山绿树: 象征故乡的美好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 A. 对故乡的赞美
- B. 对离别的惆怅
- C. 对自然的描绘
- D. 对人生的思考
-
“客是仙舟里”中的“仙舟”象征什么?
- A. 高雅生活
- B. 俗世烦恼
- C. 亲友情谊
- D. 离别心情
-
诗中“泉声喧暗竹”表现了什么?
- A. 离别的哀伤
- B. 自然的和谐美
- C. 对故乡的思念
- D. 归来的期盼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惦念,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与期盼。相较之下,皇甫冉的《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更加强调对故乡的依恋与人生的迷茫,情感更加细腻而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