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普门上人(一作题普门上人房,一作刘长卿诗)》
时间: 2025-01-11 14:22:4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赠普门上人(一作题普门上人房,一作刘长卿诗)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支公身欲老,长在沃州多。
慧力堪传教,禅功久伏魔。
山云随坐夏,江草伴头陀。
借问回心后,贤愚去几何。
白话文翻译:
支公年岁渐长,长久居住在沃州。
他的智慧与力量足以传教,禅的功力已经深厚,能抵御魔障。
山中的云彩随他在夏日的坐禅,江边的草丛陪伴着他这位修行者。
我想问他,回心转意之后,贤者与愚者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注释:
- 支公:指普门上人,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师傅。
- 沃州:古地名,现今可能为四川一带,因其土地肥沃而得名。
- 慧力:智慧和能力。
- 伏魔:克服魔障,指修行者的内心修炼。
- 头陀:指修行者,通常是指出家人。
- 回心:指转变心境,回归正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知名于其诗歌,常表达对友人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皇甫冉与普门上人相识之际,表达了对他修行生活的敬意与抒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赠普门上人》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普门上人的赞美与钦佩。开篇提到“支公身欲老”,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修行者的坚守,反映了人们对时间与生命的深刻思考。接着通过“慧力堪传教,禅功久伏魔”两句,展现出普门上人深厚的智慧和修为,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修行者是如何通过内心的修炼来克服外在的诱惑与困扰。
山云与江草的描写则为诗歌增添了自然的意象,使人感受到修行的环境与氛围,仿佛置身于一幅幽静的山水画中。最后两句以“借问回心后,贤愚去几何”收尾,既是对普门上人的询问,也是对所有修行者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身的追求与价值观。
整首诗在意象构建上细腻而深刻,情感真挚而悠远,既有对友人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范和深思熟虑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支公身欲老:揭示普门上人年纪渐长,暗示修行的长久与坚持。
- 长在沃州多:表明他长期定居于沃州,生活环境的宁静与安逸。
- 慧力堪传教:强调普门上人具备足够的智慧与能力来传授教义。
- 禅功久伏魔:修行已久,能克服内心的魔障,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山云随坐夏:描绘修行时的自然环境,传达一种清静的修行氛围。
- 江草伴头陀:自然景物陪伴修行者,表现出一种和谐与安宁。
- 借问回心后: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对修行成果的思考。
- 贤愚去几何:探讨修行后智慧与愚昧的距离,引发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把修行者比作“头陀”,强调其清净与孤独。
- 对仗:如“支公身欲老,长在沃州多”,句式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修行的意义和内心的转变,强调智慧与内心修炼的力量,呼唤人们反思自身的价值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云:象征着宁静与高远,代表着修行的境界。
- 江草:代表着自然的陪伴,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
- 贤愚:道出智慧与愚昧的对比,反映修行的成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支公身欲老”中“欲”字的意思是: A. 想要
B. 年龄
C. 寿命 -
“慧力堪传教”中“慧力”的意思是: A. 智慧和力量
B. 亲和力
C. 学识 -
诗中提到的“贤愚”主要指的是: A. 有钱与没钱的人
B. 有智慧与愚笨的人
C. 幸福与不幸福的人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都城南庄》:白居易,展现乡村宁静与人生态度。
- 《静夜思》:李白,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赠普门上人》与《静夜思》都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但前者侧重于修行者的智慧,而后者则更多地反映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