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时间: 2025-01-26 06:06:28

渐近青春,试寻红瓃,经年疏隔。

小立风前,恍然初见,情如相识。

为伊只欲颠狂,犹自把、芳心爱惜。

传与东君,乞怜愁寂,不须要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梢青
渐近青春,试寻红瓃,经年疏隔。
小立风前,恍然初见,情如相识。
为伊只欲颠狂,犹自把芳心爱惜。
传与东君,乞怜愁寂,不须要勒。

白话文翻译:

逐渐接近青春的年华,试图寻找那红艳的花朵,经过长年累月的疏离。
我在风中稍作停留,恍若第一次见面,情感如同老朋友相识。
为了她我愿意无所顾忌,然而心中依旧珍惜那份芳心。
把这情意传给东风,乞求它怜悯我的孤寂,不必强求它回馈。

注释:

字词注释:

  • 渐近: 渐渐接近。
  • 红瓃: 红色的花,象征美好的事物。
  • 疏隔: 疏远和隔离。
  • 小立: 轻轻站立。
  • 恍然: 恍惚,似乎。
  • 颠狂: 疯狂,形容情感的激烈。
  • 芳心: 美好的心情或情感。

典故解析:

  • 东君: 指春风,也有象征春天的含义,传达着春天的气息与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著名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成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交融的时刻,表达了对青春和爱情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与疏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柳梢青》是一首充满青春气息和情感波动的词作。开篇便以“渐近青春”引入,隐含了对年轻时光的珍视与怀念。接着,试寻“红瓃”的意象,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象征着对爱情的渴望。作者在“小立风前”的描写中,营造出了一种微风拂面的宁静氛围,似乎在回忆那段青涩的恋情。情感的表达在“情如相识”中达到了高潮,恍若久别重逢,情感的激荡令人动容。

词中“为伊只欲颠狂”展现了对爱的狂热,而“犹自把芳心爱惜”则体现了对内心情感的珍视和矛盾。最后一两句转向乞求东风,恳求春风的怜悯,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怀与对外界情感回应的期盼。

整首词在形式上整齐流畅,情感上层次分明,展现了杨无咎对青春爱情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感受,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渐近青春: 说明时光的流逝,青春的来临。
  2. 试寻红瓃: 试图寻找美好的、象征爱情的事物。
  3. 经年疏隔: 经过长时间的分离,感情变得疏远。
  4. 小立风前: 在风中稍微停留,感受到情感的回忆。
  5. 恍然初见: 突然出现的感觉,仿佛再次见到心上人。
  6. 情如相识: 情感如同老朋友般亲切。
  7. 为伊只欲颠狂: 为了她愿意放弃理智,表现出强烈的爱意。
  8. 犹自把芳心爱惜: 仍珍惜这份心意,内心矛盾。
  9. 传与东君: 希望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春风。
  10. 乞怜愁寂: 乞求春风能够理解自己的孤独与悲伤。
  11. 不须要勒: 不希望得到强求的回报,希望自然流露。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青春比作接近的事物,增强情感的深度。
  • 拟人: 将东风赋予感情,体现对自然的亲近感。
  • 对仗: 句式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青春与爱情的珍视,体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孤独的无奈与渴望回应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春: 代表希望与活力,象征美好的时光。
  • 红瓃: 象征爱情与美好事物。
  • 东君: 代表春天和生命的回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无咎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红瓃”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美好的爱情
    • C) 自然的景色
    • D) 年龄的增长
  3.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春风
    • C) 月亮
    • D) 星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两者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追求,但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而深沉,表现出女性对情感的细腻感悟,而杨无咎则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展现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两者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状态与生活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