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王景彝忆秋》

时间: 2024-09-19 21:29:52

陇首欲看飞去云,槎头安得卷轻轮。

流乌不转天边日,乘马犹知果下人。

空渴魏台冰在并,从悲楚客泪缘巾。

炎炎赫日偏憎老,眼耳昏聋半塞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陇首欲看飞去云,
槎头安得卷轻轮。
流乌不转天边日,
乘马犹知果下人。
空渴魏台冰在并,
从悲楚客泪缘巾。
炎炎赫日偏憎老,
眼耳昏聋半塞尘。

白话文翻译

在陇山之巅想要看那飞去的云朵,
在木筏之上又怎能卷起轻盈的轮子呢?
流云不再转动天边的日头,
骑马的人也仍然能知道果实何时落下。
空腹渴望的魏台上,冰水在并州流淌,
悲伤的楚国旅客泪水浸湿了手巾。
炎炎烈日偏偏对老者深感厌恶,
眼睛和耳朵昏沉如同被尘土堵塞。

注释

  • 陇首:陇山的山顶,指高处。
  • 槎头:木筏的头,指在水上的漂浮物。
  • 流乌:流动的云,黑色的云朵。
  • 魏台:古代魏国的台地,传说中有冰水的地方。
  • 楚客:楚国的旅人,借指远方的游子。
  • 缘巾:指泪水流淌到手巾上。
  • 赫日:炽热的阳光。
  • 昏聋:眼睛和耳朵的感觉模糊不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宗明,号天池,江苏镇江人,北宋著名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擅长五言、七言,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秋天的回忆之际,秋天作为一个富有诗意的季节,常常使人产生感慨。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及其带来的思考。开头两句“陇首欲看飞去云,槎头安得卷轻轮”,描绘了一个人站在山顶,眺望远方的云彩,表达了对自由和远方的渴望,但又感到无能为力,令人感到惆怅。接下来的“流乌不转天边日”,将流云与日头相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空渴魏台冰在并”一句,描绘了在炎热夏日中,渴望得到清凉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清凉和安宁的渴望。而“从悲楚客泪缘巾”则将情感与景象结合,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孤独与悲伤。最后的两句“炎炎赫日偏憎老,眼耳昏聋半塞尘”,通过描述老年人对烈日的厌惧和感官的麻木,传达出对衰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孤独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陇首欲看飞去云:在山顶上想要看那飞逝的云彩,表现出一种向往与追求。
  2. 槎头安得卷轻轮:在木筏上又怎能卷起轻盈的轮子,感叹无力感。
  3. 流乌不转天边日:流动的云彩与天边的日头形成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
  4. 乘马犹知果下人:骑马的人仍然能感知果实何时落下,表现出对生活的敏锐感知。
  5. 空渴魏台冰在并:在魏国的台地上,渴望得到冰凉的水,象征对清凉的渴望。
  6. 从悲楚客泪缘巾:悲伤的楚国旅人泪水浸湿手巾,感情流露。
  7. 炎炎赫日偏憎老:炽热的阳光使人厌恶衰老,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8. 眼耳昏聋半塞尘:眼耳的感觉模糊如被尘土堵住,象征着对生活的麻木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的流逝比喻为飞去的云。
  • 对仗:如“空渴魏台冰在并”与“从悲楚客泪缘巾”,对应且有节奏感。
  • 拟人:将烈日与老者的感情进行拟人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回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流露出对自由、清凉与安宁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去云:象征自由与远方。
  • 轻轮:象征轻盈与无力感。
  • 流乌:暗示时间的流逝。
  • :象征清凉与安宁。
  • :象征悲伤与孤独。
  • 赫日:象征时间的残酷与衰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陇首”指的是哪里?

    • A. 山顶
    • B. 河边
    • C. 村庄
    • D. 森林
  2. “流乌不转天边日”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自由
    • B. 时间的流逝
    • C. 美好
    • D. 快乐
  3. 诗中“悲楚客”指代的是:

    • A. 旅行者
    • B. 老人
    • C. 小孩
    • D. 商人

答案

  1. A. 山顶
  2. B. 时间的流逝
  3. A. 旅行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哲思。
  • 杜甫《春望》:描绘出对时局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李白的秋天诗作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但梅尧臣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偏向于豪放与洒脱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