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李学士北使集後》

时间: 2025-01-26 01:39:32

苏武艰穷只四篇,五言风格到今传。

节旄零落都无咏,枉在胡中十九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武艰穷只四篇,
五言风格到今传。
节旄零落都无咏,
枉在胡中十九年。

白话文翻译:

苏武在艰难困苦中只写下了四篇诗作,
他的五言诗风格至今仍在流传。
他手中的节旄已经凋零,却没有人来吟咏,
白白在胡地度过了十九年。

注释:

  • 苏武:汉朝的著名人物,曾被匈奴俘获,后来坚持不屈,象征忠贞。
  • 艰穷:指生活困苦、艰难。
  • 四篇:指苏武所作的四首诗。
  • 五言:一种古代诗歌的格式,每句五个字。
  • 节旄:指苏武手中的旗帜,象征他的忠诚与身份。
  • :白白,徒然的意思。
  • 胡中:指匈奴地区,苏武被俘后流亡的地方。

典故解析:

苏武是汉武帝时期的使者,被匈奴俘获,伊始他不屈服,忍受了长达十九年的艰苦生活。最终他以坚贞不屈的精神回到了汉朝,成为了忠义的象征。诗中提到的四篇诗作,指的是苏武在困境中所作的诗,表现了他的忠诚和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闻名,常以人事和自然为题材,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背景是诗人对古代忠贞不屈的苏武的追忆和感慨,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及对艰难处境中坚持信念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武在异域的艰苦经历,展现了他坚贞不屈的精神。诗的开头提到苏武的四篇诗作,反映出他虽身处困境,但仍然能够以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与信念。梅尧臣通过“艰穷”和“传”两个关键词,强调了苏武所经历的逆境与其作品流传后世的价值。接下来的“节旄零落”则生动描绘出苏武孤独的处境,手中的旗帜不仅象征着身份,也象征着他对国家的忠诚,然而在异乡却无人吟咏,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哀的情感。全诗结尾“枉在胡中十九年”则是对苏武漫长岁月的叹息,凸显了他在异域的孤独和无助,令人感受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悲剧感。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层层递进的手法,展现了忠诚与坚持的主题,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苏武艰穷只四篇:首句直入主题,点明苏武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只写下了四首诗,暗示其创作的不易。
  • 五言风格到今传:强调苏武的五言诗风格至今仍被传颂,表现了其作品的价值。
  • 节旄零落都无咏:通过“零落”二字,传达出苏武的孤独与无奈,手中的节旄无人歌颂,意味着他所代表的忠诚被遗忘。
  • 枉在胡中十九年:结尾总结,表现出对苏武在匈奴流亡十九年无所作为的惋惜。

修辞手法

  • 对照:诗中通过苏武的艰苦与后世的传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节旄象征忠诚、身份,反映了人物的命运与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苏武的描写,表达了忠诚与坚韧的精神,同时也对历史人物的遭遇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呈现出一种对英雄孤独命运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苏武:忠诚的象征,代表对国家的忠贞不渝。
  • 艰穷:象征困境与挑战。
  • 节旄:象征身份与理想。
  • 胡中:体现了异域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武在胡地生活了多少年?

    • A. 10年
    • B. 15年
    • C. 19年
    • D. 25年
  2. 诗中提到苏武只写了多少篇诗?

    • A. 2篇
    • B. 4篇
    • C. 6篇
    • D. 8篇

答案

  1. C. 19年
  2. B. 4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对比梅尧臣的《书李学士北使集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皆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环境中的思考与感慨,前者突出了忠诚与坚韧,后者则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