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令》
时间: 2025-01-11 19:42: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寒江静。浸一抹青山影。楼外指点渔村近。笛声谁喷。惊起宾鸿阵。往事总归眉际恨。这相思谁问。泪痕空把罗襟印。泪应尽。争奈情无尽。
白话文翻译:
水面寒冷,江水静谧,映出一抹青山的影子。楼外有人指点,渔村就在不远处。笛声是谁在吹奏,惊动了阵阵鸿雁。往昔的种种遗憾总是萦绕在心头。这份相思又有谁来询问呢?泪痕只在衣襟上留下印记。泪水虽然应当流尽,但无奈情感却是无穷无尽。
注释:
- 水寒江静:形容水冷而江面宁静,营造出一个寂静的环境。
- 一抹青山影:指的是山的倒影,彰显出自然景色的优美。
- 楼外指点渔村近:表示在楼外有人指向离这里不远的渔村。
- 笛声谁喷:疑问句,询问是谁在吹笛子,带有一丝孤独感。
- 惊起宾鸿阵:宾鸿指大雁,笛声惊动了飞翔的鸿雁,表现出一种宁静被打扰的感觉。
- 往事总归眉际恨:往事总是让人心中充满遗憾,眉际即暗示着心情。
- 泪痕空把罗襟印:泪水留下的痕迹,印在衣襟上,表达了伤感情绪。
- 泪应尽。争奈情无尽:泪水应该是流尽的,但情感仍然是无尽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风格多以婉约见长。
创作背景:
《品令》创作于宋代一个相对平静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江河湖海的景象,以及个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爱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品令》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和对爱情的无奈。开篇以“水寒江静”引入,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浸一抹青山影”则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人通过对渔村和笛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似乎在询问:“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谁来分享我的忧愁?”而“往事总归眉际恨”则是对过去种种遗憾的深刻反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伤感。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泪痕空把罗襟印”来表现自己内心的痛苦,泪水的流淌不仅是情感的外在表现,也是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情感的映照。“泪应尽,争奈情无尽”更是将情感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泪水虽然可以流尽,但那份深刻的情感却难以消逝,存留在心头,永远无法忘怀。
整首词在意象上运用了自然景观与情感的结合,通过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爱情的深切思考,展现了宋代词人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寒江静: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水冷而江面平静,暗示内心的孤寂。
- 浸一抹青山影:青山的影子在水中浸染,展现自然景色的优美与和谐。
- 楼外指点渔村近:有路人在指向渔村,传达出一种生活气息与人情味。
- 笛声谁喷:笛声打破了宁静,带来一丝神秘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
- 惊起宾鸿阵:笛声惊扰了飞翔的鸿雁,象征着宁静被打破,内心的波动。
- 往事总归眉际恨:回忆中的遗憾如影随形,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与痛苦。
- 这相思谁问:反问句,表现出对爱的渴望与孤独的失落感。
- 泪痕空把罗襟印:泪水留下的痕迹,象征着对情感的无奈。
- 泪应尽,争奈情无尽:即使泪水流尽,情感却依然无穷无尽,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寒江静”比喻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孤独。
- 拟人:笛声的描写使其具有人性化,似乎在向诗人诉说。
- 对仗:如“泪痕”和“情无尽”,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对爱情的思考与无奈,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爱情持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寒:象征孤独与冷清。
- 江静:代表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青山影:自然美的象征,也暗示着思念的情感。
- 笛声:传递情感的媒介,带来回忆与思考。
- 泪痕:情感的直接体现,象征着伤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品令》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无咎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水寒江静”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宁静
D. 激动 -
“泪应尽,争奈情无尽”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往的怀念
B. 对爱情的深刻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李清照《如梦令》与《品令》的对比:
- 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但李清照的词更加强调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杨无咎的作品则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思索。李清照的语言更为婉约,情感更为细腻,而杨无咎则通过自然意象与情感交织,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
以上内容为《品令》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